关灯
护眼
    “士载、伯约打算如何破敌?”

    看了看辽东东岸倚辽河严防死守的辽隧城,二爷与三爷却是不禁转头望向了旁边的邓艾、姜维二人。

    建兴八年三月春,就在公孙渊妄自称王、建官两月之后,伴随着寒冬的渐渐离去,汉军也已兵抵辽水西岸。

    不同于原历史上司马懿平定辽东时从洛阳率军长途跋涉而来,这一次,除了一万军事学院将士外,平叛主力也就三万驻守幽州的无前飞军而已。

    不过为了减轻后勤压力,同时以最快的速度剿灭亡公孙渊,汉军倒是与司马懿一样并未分兵,而是经碣石沿滨海道也即是后世的辽西道直扑辽东。

    说起来,虽然此次邓艾姜维所率军事学院将士只是协助,但二爷与三爷又哪会不清楚,刘禅这是在借自已之手培养二人在军中的威望。

    毕竟如今即便是如今的大将军赵云跟骠骑将军马超,也已经是快六十的人了。

    而魏延等年轻一些的大将,统军一方还行,想要作为统领全军的大将军,却还是差了点儿意思。

    “君侯,敌……敌虽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攻其必救也!”

    “呵呵,造反由得了他公孙渊,这平叛之仗在何处打、如何打,可就由不得他了!”

    对于二爷跟三爷询问的破敌之策,邓艾、姜维这俩竞争对手的回答倒是相当的默契。

    “公孙渊这小子盘据辽东这井底太久,早已忘了天有多大矣,哈哈哈哈!”

    “小小辽隧城,不过是破襄平之槌耳……”

    不止是邓艾、姜维,曹真、于禁及张颌、郭淮等一众前来‘监考’的军事学院教员们,此刻也是纷纷对公孙渊想要倚仗辽隧也线抵挡汉军的想法嗤之以鼻起来。

    没办法,这些人中哪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尤其是曹真,在原历史上那可是将司马懿都压得死死的男人,就公孙渊这区区土贼的小小手段,哪会被他们看在眼中?

    所以,这被公孙渊视为辽东马其顿防线的辽隧防线,在众人眼中不但是其一厢情愿,而且还反过来成了汉军攻破襄平的助力。

    ……

    “启禀大王,汉军……汉军现已渡过辽河,正大张旗鼓朝我襄平杀来!”

    三月中旬,就在汉军刚刚抵达辽河西岸不久,坐镇襄平老巢的公孙渊,却是突然就接到了汉军已经渡过辽河的坏消息。

    “什么,辽隧这么快便被攻破了?孤可是给了毕盛两万精锐的!”

    听到汉军已经渡过辽河,以为辽隧被破的公孙渊顿时不由得大为惊惧、愤怒。

    要知道,为了阻汉军于辽水,他可是将手中仅剩下两万余精锐全给了毕盛,以至于如今的‘王京’都只数千正规军和临时征召的百姓青壮守城。

    但现在只半月不到,辽隧就让汉军给攻破了,这还让他后面拿什么去抵挡汉军把战事再拖到冬季?

    “启禀大王,汉军并未攻破辽隧,而是瞒过了大将军跟辽隧守军从辽河上游渡河而来……”

    正当公孙渊还在为辽隧的破城、毕盛的无能而惊惧、愤怒不已之时,辽隧尚在、大军主力尚存的好消息总算是让他稍稍放下了心来。

    “来人,传毕盛速速率军回援,防守襄平……”

    既然汉军都已经渡过辽水,再守着辽隧也无用,公孙渊哪还顾得了其它,赶紧下令让毕盛率军回援,准备死守襄平。

    毕竟如今襄平不过数千正规军,其余全都是临时征召而来的百姓青壮。他公孙渊就是再愚蠢,那也知道就凭这点儿力量是根本挡不住汉军攻城的。

    “大王不可,如今汉军势大,我等不如坚壁清野、暂弃城池,率军退至塞外,再联合鲜卑诸部与高句丽……”

    就在公孙渊话音刚落之际,身为其‘相国’的王建却是赶紧站了出来阻止,并提出了放弃辽东、保存有生力量率军远遁的方案。

    凭心而论,王建这个方案虽然会让公孙渊丢失辽东,但于辽东叛军而言确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毕竟塞外之广阔,可不是区区辽东之地可比的。

    一旦退至塞外,不说天高任鸟飞,至少这可供叛军回旋的战略空间可是比辽东大多了。

    更何况,在汉军时不时外出打草谷的威胁下,那些塞外的鲜卑等胡虏,那可是天然的盟友、炮灰。

    在王建看来,若是到时候再能借机将塞外的各方胡虏势力整合,配合以燕军掌握的先进生产技术,未必就没有和大汉一争高下的机会。

    只可惜方案再好,那也要有人采纳才行啊。就公孙渊这土贼,又哪里有这样的战略眼光以及魄力放弃经营了数十年的辽东?

    “相国不必再说,汉军虽强,但却是劳师远征。我公孙氏经营辽东数十年,只要以襄平拖住汉军数月,届时寒冬来临,汉军必退!”

    这不,还没等王建把话说完,舍不得经营了数十年老巢的公孙渊,却是直接挥手否决了他这唯一可行的正确建议,依旧把希望放在了‘拖字诀’上。

    “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