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朱靖垣继续活动和调养身体,三个月后再次体验一次休眠。

    这一次的时间延长到了一个月,身体代谢速度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六。

    效果比第一次更好了一点,但是仍然没有本质差距。

    朱靖垣醒来之后,在接受检查和调整身体过程中,通过报纸和儿子的报告,大致了解世界的情况。

    皇帝公历二零八零年,也就是长宁五年年底。

    朱迪镧已经正式决定,将免费教育的时间延长到中学毕业了。

    朱迪镧认为,未来将普遍利用智能机器工作,这需要普通工人有更高的知识水平。

    与此同时,逐步应用智能机器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的上升,需要的工人数量大幅度下降。

    所以要同步建设更多的工厂,接纳原有旧产线上用不完的工人。

    同时减少工人的工作时间,将每天工作时间减少到六个小时,增加实际上需要的工人数量和效率。

    需要全天开工的工厂,从三班倒变成四班倒,同时休假天数不变。

    同时提高工人的工钱,。

    十年前,按照八小时工作制,官厂工人基本工钱达到了一百银钞,今年达到一百五十银钞。

    接下来,首先按照六小时工作制计算,保持每月一百五十银钞,继续逐步提升到两百银钞。

    同时降低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以保持生产力与购买力的平衡。

    除此之外,还有空军完成了太空实验室的最终组装,同时完成了低空互联网卫星的部署。

    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运行时间再次延长了,量子计算机研究也有了新的突破。

    朱靖垣觉得朱迪镧的做法很合理,自己这个儿子办事还是很稳妥的,就没有表达任何意见。

    二零八一年年初,朱靖垣尝试一次休眠三个月,身体代谢速度降低到了百分之五十二。

    之后,朱靖垣就保持休眠三个月,清醒一个月的节奏生活。

    清醒的一个月调整和检查身体,同时了解天下局势变化格局。

    如果朱迪镧什么有问题,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一下。

    不过现在与其说是回答,不如说是讨论更合适。

    朱迪镧的脑子其实比朱靖垣聪明,只是经历和经验远不如朱靖垣丰富。

    等朱迪镧的经验多了之后,朱靖垣就会慢慢变成顾问。

    朱靖垣不是不想继续拉长休眠时间,而是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有限。

    暂时只能保证这个长度的安全可控,时间更长之后可能会出现无法预料的风险。

    不过研究机构也在全力攻关,在其他生物和志愿者身上做实验。

    研发更多的效果更好的药物,设计效果更好也更安全的维生设备。

    三年之后,皇帝公历二零八三年,朱靖垣每次休眠时间延长到了六个月。

    瀛洲的复杂机器智能实验场的建设基本完成。

    第一阶段的实验正式开始。

    用一万个智能原件作为脑子,用大量半独立的机械原件作为身体,构建出来一个四足机械动物。

    它的形态参考了老虎,但是身体尺寸宛如一只成年大象,被命名为瀛洲一号。

    从工程角度看的话,瀛洲一号现在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一万个半独立的微型机器组合而成的脑子,宛如一个大型电子垃圾堆。

    从脑子连接到全身的数万条神经线路,宛如刚从锅里面捞出来的一坨拉面条。

    它拥有异常丰富乃至过量的传感器,没有意义的布满全身的所有结构。

    还拥有根本不符合典型的设计原则的过度复杂的机械身体。

    如果工匠不写入任何驱动程序,瀛洲一号就是一堆纯粹的死物,本身不会对外界有任何直接反应。

    写入了控制身体的驱动后,也需要工匠发出指令,它才会按照指令,作最简单的动作。

    因为这个身体实在是太过复杂了,驱动程序也是复杂的令工匠们头秃。

    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要动起来都异常的困难。

    它甚至没办法走路。

    皇帝公历二零八五年,长宁十年,朱靖垣的休眠时间延长到了十个月。

    朱迪镧将每一旬十天分成了上下两个半旬,上半旬最后的一天被定为休息日。

    这样每旬十天共休息三天,每个月三旬总共休息九天。

    瀛洲的复杂机械智能实验进入了第二阶段,完成了十万原件的组成的复杂机器瀛洲二号。

    瀛洲一号仍然被继续保留做实验,不断地优化和升级驱动程序和身体结构。

    瀛洲二号的身体规模更大,已经宛如远古历史上的恐龙一样了。

    瀛洲二号的表现与一号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工匠们的技术进步了,元器件规模更小了,驱动程序更加完善了。

    瀛洲二号可以站起来走路了。

    朱迪镧已经制定了目标,下一阶段实验分成两个方向。

    一个是缩小瀛洲二号的脑子,同时设计一个鱼类的身体,在专门挖出来的水池中实验。

    就算是老鼠也有数千万个脑细胞,十万个元器件构成的脑子,可能不足以控制四足陆地动物的身体。

    另一个方向是继续做更多元器件构成的脑子,确定更多的原件数量会不会有额外效果。

    皇帝公历二零九零年,长宁十五年三月十日。

    朱靖垣在预定的时间之外被唤醒了。

    自己的生母梁云英去世了。

    已经八十岁的朱靖垣,对于自己生母去世这件事情,心中只有一种淡淡的哀伤。

    按部就班的调整身体的同时,朱靖垣先看了这两年的最新的报告。

    空军完成了第一个月面基地建设,可以实现在月球表面长期值守和实验了。

    瀛洲三号已经建成两年,一台拥有鲨鱼形状的智能机械,拥有十万个原件组成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建成两年后进行了很多实验,更加简单的身体结构让它的灵活性明显增加了。

    但是最为直接的实验目标,也就是对机械自主意识的发掘,仍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

    瀛洲四号刚刚简称,是一个拥有一百万个原件组成的高级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机械动物。

    脑子和身体变得更加复杂庞大的它,同样不具备任何工程上的实用性。

    最终的实验目标方面也没有获得实质性的进展。

    总体上看,在智能机器全面普及的驱动下,社会生产力正在快速飙升。

    硅晶半导体产业好像到了物理极限,但是好像又没有到。

    单个晶体管本身似乎没办法继续缩小了,但是可以从平躺着变成侧躺着。

    再从侧躺着变成坐着,从坐着变成站着,最后再一层一层的堆起来。

    随着工艺和设计上的不断优化,等效制程已经压到了0.1纳米。

    由于量子计算机的特殊性质,通用量子计算机很难实现。

    但是现在有了用传统硅晶计算机做控制器,用量子计算机作计算器的混合模式的计算机。

    计算效率相比以往的传统计算机再次提升了几个数量。

    另一边,各种类型的智能机械,在大明的四大官厂已经基本普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