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公三十五年,也就是皇历或者说公历二零七五年,慢慢的走到了尽头。

    二零七六年新年,朱迪镧的登基大典正式举行,并改元长宁。

    朱迪镧做事模仿自己的父亲,同样没有没有册封皇后。

    等自己确定了继承人之后,再把继承人的母亲册封为皇后。

    朱迪镧的登基大典结束之后,朱迪镧回到后宫再次去拜见朱靖垣。

    朱靖垣这个太上皇,跟朱简炎可完全不同。

    就算是朱靖垣不愿意继续参合朝政,也始终会有很多人会在心中考虑太上皇会怎么想。

    朱迪镧也完全不敢过于自主自立。

    有什么比较特别的事情,都会主动去找老爹商量,询问老爹的看法。

    各种比较特殊的时间,也会主动去拜见问安。

    不过朱靖垣倒是真的放权了,而不是像历史上的乾隆那样,退位了仍然继续把持朝政。

    只有自己看的出来,儿子真的需要自己给提意见,才会稍微提点几句。

    否则就是听听就算了,让他自己去决定。

    今天朱迪镧来拜见,朱靖垣却把儿子叫到自己的书房里面,拿出了一个手提箱交给他:

    “这里面有三份笔记。

    “第一份是世祖光武皇帝当时留下的,第二份我从年轻时开始写到现在的笔记。

    “这前两份笔记最初的内容都是三大部分。

    “一是各种新技术和艺术设想,已经在我们几代人手中基本实现出来了。

    “二是对世界局势的分析和预判,现在已经基本都应验或者过时了,已经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了。

    “三是对人类社会制度和规则的思考,现在也许仍然还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可以作为后世子孙规划社会制度的参考。

    “所以也有了最后的第三份笔记,是我整理出来的两份笔记中的第三类内容。

    “按照世祖皇帝的遗命,他的遗篇只有皇帝才能阅读和保管,且不允许世界上同时有两个人掌握。

    “我的笔记现在一同交给你,以后也采用同样的制度。”

    朱迪镧非常郑重的接过来箱子,小心翼翼的看了一下里面的书籍。

    自己父亲早期手写的册子,到现在也已经三四十年了了,本身就已经很有年代感了。

    世祖遗篇的原件更是真正的古籍了。

    朱靖垣之所以最终没有毁掉世祖遗篇的原本,最终还是考虑到了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身份。

    自己留下遗篇的原因和目的,与世祖皇帝是截然不同。

    世祖皇帝是有很多想法无法实现,只能写成册子留给子孙作为参考和发展方向。

    如果他能够实现他自己所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和自己刚当皇帝的时候一样,最终不会留下这种遗篇。

    但是现在却不得不把这些东西留下来了。

    世祖皇帝是不是穿越者无所谓,肯定不是普通的历史上的朱慈烺,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自己与世祖皇帝最大的不同,不是自己能够确定自己是穿越者。

    而是自己是第二个特殊存在。

    有了一个,未必会有第二个,但是有了第二个了,就很可能会有第三个。

    自己留下世祖皇帝和自己的笔记,就是给后世的大明皇帝一个提醒和直接证据。

    让他们相信和确定,这个世界会有自己和世祖皇帝这种人。

    同时留下直接的建议,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人,应该怎么处理和应对。

    不过目前三份册子都只是证据,相关的应对建议方面的内容,朱靖垣还没有写出来。

    就算是写出来,也得等到自己八九十岁的时候,才会交给他。

    如果在这之前出现了疑似穿越者的情况,自己会亲自出面指导和要求他如何去做。

    朱迪镧带着父亲给的箱子,向父亲道别之后回到乾清宫,立刻开始研读其中的三份册子。

    好奇——

    朱迪镧真的想知道,世祖皇帝留下了什么东西,也好奇父亲年轻时候写出来的东西。

    结果没看多久就三观炸裂了。

    世祖皇帝和父亲两个人,留下皇帝才能看的秘密笔记,并没有太过出乎朱迪镧的意料。

    他们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成就,本来都被认为是禀天命而生的。

    有一些特别的思想,或者说是留给后人的警示,都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就像太祖皇帝留下家规《皇明祖训》一样。

    结果上面的类似皇明祖训的规则倒是不多,反而是以各种预判、设想、规划为主的。

    这些内容展现出来的最终效果,宛如世祖皇帝能够预知未来一样……

    后世的历史脉络,特别是社会关系研发逻辑,都与世祖皇帝当初的预判基本完全一致。

    更让朱迪镧直接意识到,世祖皇帝到父亲之间的几代皇帝,所做的各种大规模改革和调整,基本都是按照世祖皇帝的安排做的。

    比如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提高最基层工人的生活水平以缓解社会矛盾。

    后世出现的各种最重要的新技术,世祖皇帝基本都已经规划出来了。

    包括后世的飞行机器,航空母舰,假月通讯等等。

    至于自己的父皇,则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向上和向内更近了一步。

    世祖皇帝的设想很多都只是文字表述的设想。

    基本没有任何设计细节。

    甚至连应用环境都是模糊不清的,以至于在后世导致了一定的误解。

    太爷爷想着憋航母出来,忽略了战列舰的发展。

    自己父皇那就是直接画图纸的——

    从泰平末年开始,到后来的整个安康年和大公年,社会上最重要的那些发明,都是父亲的设想。

    都是在安康初年就陆续画出了基本设计图纸了——

    后来的这四十多年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把东西做出来。

    飞机、柴油机、无畏舰、航母、潜艇、新元素武器、火箭和通讯假月、互联网、计算机和手机……

    很多设计图事是成套的,不只是功能概念设计图,还有关键功能模块设计图。

    很多东西都是拿着图纸就可以直接做出原型机的。

    除了这些图纸之外,父皇同样留下了很多设想,科技前沿方面的抽象化的设想。

    包括生物基因医药、宏观和微观物理、相对论和新元素等等。

    有些事情已经实现或者验证了,但是也有很多仍然是纯理论和设想状态。

    大致翻看了一遍之后,朱迪镧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世祖皇帝和自己的父皇,都不是传说概念上的秉承天命,而是现实物理意义上的异于常人。

    他们这种人如果不是生在皇家,也有可能会自己创造机会变成皇帝的。

    皇室和皇帝的身份,只是让他们少了一些麻烦。

    应该庆幸他们都生在皇家。

    如果父亲生在了泰西各国王室,朱迪镧觉得无法想象那种后果。

    如果以后天下再出现了类似的人,关键是如果没有生在自己家里,那自己应该怎么应对?

    是应该聘用还是扼杀呢?

    父亲没有直接跟在提示?

    不可能是没有考虑这件事情,而是因为他自己仍然健在,自己随时都可以去请教吧。

    朱迪镧想着这些事情,本来就有些谨慎的心态,变得更加的小心了。

    开始小心翼翼的继续推动自己当初提出的改革。

    男女公共互联网的扩大,官僚双体系轮换制度,基层吏员异地任职制度……

    时间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了。

    长宁五年,公历二零八零年八月十六日下午,年满一百周岁的无上皇朱简炎驾崩。

    一直在跟在院子里面等待的冷冻技术人员,在朱简炎的心跳停止后就立刻开始按部就班的工作。

    首先利用专门维持设备,让器官继续维持运转,避免大脑结构因为缺氧而受损。

    然后在维持身体状态的情况下,用专用的抗冻液体替换血液,同时逐步缓慢降低身体的温度。

    其他的细胞液还还无法完全替换,只能把最大量的血液抽出来。

    这样处理到最后完全冷冻的时候,整个身体外观和内在结构都是完好的。

    只有做细胞层面的解剖,才能发现细胞膜可能会破损。

    这个过程抽出来的血液,也会会和平时抽的血一样,尽可能的永久保存下去。

    朱简炎没有像当年的朱仲梁那样,大过年的晚上乐呵呵的直接去了。

    最后落下了一身各种大小病症,但是真正活到了一百岁。

    他前半生有霸道的父亲在,后来有天赋异禀的儿子长大了,都是能替他扛事儿的。

    前半辈子不用操心,最后皇位从天而降。

    后半辈子的大部分时间里面,人都是乐呵呵的过来的,不用太过操心非常复杂的事情。

    这也是他能够长寿的重要原因。

    朱靖垣收到消息后最先赶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