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过年前五天,啤酒厂按照统计的工人人数采购了过冬的蔬菜水果回来,大货车拉着满满的货物排在厂门口。一人一箱国光红苹果、十斤大白菜、10斤土豆、五斤白萝卜,冬天蔬菜太少,有钱都不好买,大家领了回去储存起来放着满满吃。

    到二月十二日,大年三十这天,整个东来都弥漫着热闹喜庆的气氛,过年是一年中最大的事儿,大家要吃团圆饭,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在一起才叫合家欢。

    赵新诚上午回了老家,陪母亲吃了个午饭,以往母子俩关系一般,话不多,再加上黄娟丧夫之后一直精神不好,不爱搭理人了,因此这家里吃饭时都安安静静的。现在有了陈芷欢,两人对话反倒多了起来。

    “欢欢父母对你印象咋样?”黄娟知道陈芷欢家庭好,母亲是老师,父亲是化工厂主任,陈芷欢又是个大学生,她担心自己家庭拖累了儿子。

    “挺好的,她妈妈经常夸我,就是她爸爸一直看我不太顺眼。”赵新诚给母亲添了碗汤。

    “那是正常的,当年你爸爸上门,也不招我爸爸待见。”黄娟神色自如地提起丈夫,说得轻松自然,仿佛是走出来了,“你多去表现表现,不过你是我儿子,我知道你肯定会招人喜欢,你打小就受人疼,啤酒厂那些叔叔阿姨,哪个见了你不稀罕。”

    “那是,您就别操心,好好养着身子。要我说啊,你就搬回城里住,我也好照顾你,不然这隔老远有个什么我也顾不到。”

    “别,城里太闹了,我啊就喜欢清静。我在这儿住得挺好的,你时不时回来看看就成。”黄娟吃完饭,又催他早点回去,“你晚上去欢欢家吃饭,多和她爸爸沟通沟通,给人留给好印象。就别杵在这儿烦我了,我嫌吵。”

    赵新诚知道这么多年母亲一向如此,也没多说什么,洗了碗就往回赶了,走之前他给老家屋子贴上了红火的春联,黄娟站在一旁看着,想起以前丈夫的样子,不免有些伤感。

    今晚年三十,陈芷欢和母亲去赶场采购年货,街上各种摊贩,卖春联、灯笼、炮仗、二踢脚的,应有尽有,母女俩收获满满,又去买了两斤猪肉,一斤猪排骨,一条鱼,花了两块多。今天的年夜饭,赵新诚被喊去陈家吃饭,居然是陈昌海的主意。陈芷欢刚说出来的时候,赵新诚都不敢相信。这未来老丈人怎么突然变了?

    等坐到陈家饭桌上时,赵新诚观察着陈父的神色,看着还挺好。

    今天陈家桌上有六道菜,一盘腊肉切片,是前些日子刚腌制熏好,不会太咸,味儿正好。一道红烧鱼,一条整鱼,在浓稠的汤汁里烧得鲜嫩飘香,可谓是年年有余。一盘炝炒土豆丝,脆生生的,就着饭着,香!一盘白萝卜烧肉,是陈芷欢厂里发的萝卜,带着甜味儿,一盆白面馒头,个个白白胖胖的,又软又香。

    “昌海,你尝尝这鱼,是新诚下厨做的,我都没想到他手艺这么好。”徐知言指指桌上那道红烧鱼。赵新诚从小就出来工作,厨艺也得到了锻炼,做点家常菜不在话下。

    “味道真不错!”陈芷欢给予高度评价,“爸,你尝尝。”

    陈昌海架不住这母女俩的一再攻势,只得动筷子夹了一块鱼肉,细嚼慢咽,鱼肉鲜嫩,河鲜的香和汤汁的麻辣结合在一起,刺激着味蕾。“还成。”

    赵新诚和陈芷欢对视一眼,有些得意。

    陈昌海不自觉吃了好些红烧鱼,等反应过来的时候这盘子都快被扫光了,他讪讪收回筷子,却被徐知言看到,给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吃完晚饭,几人坐在沙发上等着看八点首次直播的春晚,直播,这可新鲜啊。时间到八点,当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出现在电视里的时候,多少人激动起来!

    电视上这些演员说着祝福的吉祥话,欢歌笑语,一个个语言节目逗地电视机前的观众哈哈大笑。

    “妈,我们去厂里看烟花了啊,”陈芷欢一直惦记着这个。

    “成,你们路上注意安全。”

    陈芷欢和赵新诚起身穿好军大衣,两人跟陈父陈母打了招呼匆匆下楼了。

    咚、咚、咚

    秦芳打开门,还没见到人,脆亮的声音就先飘出去了,“你们怎么才来?”

    “陪我爸妈看了会儿晚会。”陈芷欢取下围巾,和赵新诚一起坐在沙发上。

    秦芳家沙发短小,挤了四个人就满满当当了,知了和瘦猴自己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电视上一直在播报观众热线电话点节目,这多洋气啊!观众还能点节目,让演员演什么就演什么。这种形式下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去当回指挥点个歌儿。当主持人走上台播报的时候,还会点明是来自哪个地区的谁点了什么节目,一不小心还能在全国观众面前露脸。

    “乡恋!”瘦猴蹭地站起来,“我们也去点个歌儿吧,就点那乡恋,特好听!”

    “我们也能点吗?”秦芳一听这话把着丈夫陆明的手,有些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