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平章殿,处处金雕玉砌,极尽奢华,却也无比冰冷森寒。

    云幼卿坐在御案上批阅奏章,眉头越拧越紧,“都说帝王自古薄幸,辞陌衍,你还真是个中翘楚。你这最后一步棋,下得真是恰到好处!”

    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就将大辞的江山基业都甩给她。

    担心云家外戚坐大,动摇大辞国本,还特意给她留个毒杀皇帝的疑罪。

    死无对证,她这辈子都摘不了这个罪名。

    云家,也受她所累,处处为人诋毁。

    云时和风风火火来到平章殿,目光微微闪动,对云幼卿重重地跪下,“微臣参见太后娘娘,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云时和从未对她行如此大礼,骤然被他这般跪拜,不禁有些愕然。

    片刻后,才端着仪态虚扶起云时和,“兄长是哀家血亲,不必行此大礼。”

    云时和并未起身,而是目光坚毅地摘下头顶的官帽,“朝臣反对太后娘娘垂帘听政,并非质疑太后娘娘品性能力,而是不想云家坐大,给大辞埋下祸根。微臣愿辞官,恳请太后娘娘恩准!”

    “兄长忧怀民生疾苦,一心经世济民。若辞去官位,志向岂非止步于此?”

    “皇上年幼,若太后娘娘无法垂帘听政,势必择选摄政王。若摄政王居心不良,难免造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局面。届时,大辞果真危矣。”

    云幼卿眸光蓄了一层转动的眼波,“兄长高义,卿儿铭记于心!”

    云时和辞去相位,云幼卿垂帘听政,岑经全力扶持辞策,力排众议,朝中的反对之声渐渐平息。

    云幼卿临朝后,循祖制治国安民,从未有任何疏漏,时人称赞其周谨密恭。

    彼时,天下一片和乐安宁,纷纷唱颂太平盛世。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小皇帝辞策端坐在龙椅上,神色自若地享受着大臣们的朝拜,自有一派天子的威严,“平身!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兰温一如既往地做出头鸟,“皇上年逾五岁,早已到开蒙之年。臣恭请皇上、太后娘娘择选太傅,为皇上开蒙导学。”

    辞策微微颔首,恭敬地看向云幼卿,“母后,兰尚书言之有理,确实该择选太傅了。”

    云幼卿略略扫过满朝文武,“择选太傅,势在必行。然,陶太傅身死后,朝中再无人堪配太傅之位。”

    兰温扑通一声跪下,“太后娘娘不愿择选太傅,究竟是没有合适人选,还是太后娘娘不想皇上早日开蒙,更不想让皇上亲政!”

    这一条罪名,直指云幼卿贪慕权力,不可谓不重。

    辞策深深地望了一眼兰温,似乎记住了什么。

    云幼卿端坐在珠帘后的凤座上,“择选太傅一事,哀家会斟酌考量。今日,还有另一件要事宣布!”

    宣布,而不是商量。

    很显然,此事不容许朝臣们拒绝。

    “三个月后的春闱,女子可直接参加春闱,凡中举者,便能入朝为官。”

    兰温也是个人精,一听云幼卿这话,便明白了她的用意。

    “此事,臣无异议。不知,太后娘娘何时为皇上择选太傅!”

    云幼卿临朝,大力发展女学,让女子走出闺阁,女子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兰温早已猜到,终有一日,女子将与世间男子平起平坐。

    若能让辞策开蒙,他退让这一步,也算是值了。

    其他官员,或多或少都有不满,但若是僵持下去,只会影响辞策来日亲政,也只能点头同意。

    双方各取所需,达成一致,皆大欢喜。

    徐巧披着一身雪白的狐裘,含笑赶到平章殿,“云姐姐筹谋女官多年,今日一锤定音,可算是不容易。”

    云幼卿依稀间想到,当初自己在闺阁时,因为种种规矩,只能敛藏起才华,规规矩矩地背《女诫》。

    “徐妹妹准备这么多年,今年这一科,可有把握摘得桂冠?”

    徐巧眸光微微一动,“为了他,我也要跳着去够一够状元。”

    “兰扬官绩远扬,年底官员考核后,早该擢升为翰林学士。奈何,他一直苦守苍阳,不愿归京。也不知,他今年可愿承旨回京上任。”

    徐巧故作轻松地笑了笑,“一切,随缘吧。”

    辞策一直守在平章殿外,口里不断地冒着冷气,小小的脸蛋冻得通红通红,就跟霜冻的柿子一样。

    终于,等到了徐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