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海岛生活是元道最孤单寂寞的人生,但是在寂寞岁月里,元道近似于自虐的锻炼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强健的身体,更为自己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这个体质,元道不可能在卧床三个月之后还能这么快恢复行走。

    吴文镜已经被任命为新的陆军司令员,一切为了工作,从这个角度出发,他必须搬到首都居住,其实对他本人而言,孤家寡人一个,这个家安在哪里根本就无所谓,但是现在有元道,特别是元道的这段经历在他脑海里留下永不消失的烙印,让他下定决心把在首都安家落户当做一件大事来抓。

    现在他就在和元道商量把家安在什么地方,他目前有多个地方选择,一是国防部大院,二是陆军家属院,三是首都还有一片将军别墅区。

    当然了,凭借他司令员的身份,全北平全国他哪里都可以安家落户。

    但是,重点在于元道,不是 他吴文镜在哪安家,按照他的意愿,如果元道在北平读大学,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元道出行方便,他不得不考虑离大学就近安家。

    元道现在发现自己的学业是个大问题,从他通过同学掌握的资料看,所有的大学都已经开学了,准确的说已经开课了,要是现在自己插进去,恐怕不大合适。

    元道自己心仪的是中央警察学院,他昨天下午去看了一次,里面的新生队列训练已经接近尾声,看着整齐的队伍,听着一致的步伐,元道多想立即成为其中的一员。

    军训是为了培养警察纪律性与协作精神特意从部队引进的,教官也是部队的,听说因为中央警察学院本身档次和级别比较高,教官都是由来自野战部队的侦察兵担任,他们这些侦察兵不是来了就走,而将在这个学期系统的训练这批新生擒拿格斗。

    吴文镜看元道最近每天都去中央警察学院,知道元道的心意,但是考虑元道大病初愈,如果元道去能不能跟上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作为插班生,会不会被视为关系户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反感,甚至在将来的工作中受到影响。

    有人的的地方就有江湖,警察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庞大的队伍,他的成员来自部队转业干部,来自院校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警力不足而自己招聘的辅警,这就形成了三个圈子。

    不管是来至何方,平时的业务工作都需要相互协调,如果一个警察刚入行的时候名声不好,他就不能融入任何一个圈子,以后工作就会和别人格格不入。

    学校也是这个想法,汇报给吴文镜实在愿意就让元道成为旁听生,但是学校不发制服,吴文镜想想没有答应,回家和元道商量。

    听到可以旁听课程,元道雀跃不已。

    不发制服等于一个老百姓个军人站在一切,鹤立鸡群难过的不是鸡而是鹤,元道经过外公这么一分析,明白了事情虽然简单,但是在当今社会,处理问题都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去看,再说外公作为一个高级干部,只要与他有关的事情就不是小事情,同样任何小事情和他挂上钩,也会被有心人推波助澜演变为大事件。

    他长了学问,他想了一天,跟外公说干脆放弃。

    但是他又打上主意从部队转业干部这个圈子切入,因为眼下就是部队干部转业的时候,而转业干部工作能力强,社会经验丰富,一搬只要培训半年就能就参加工作。

    吴文镜想笑,不忍伤了元道的自尊心。

    元道看外公好长时间不说话,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吴文镜想想,确定好思路之后,问元道:“要是其他同志问你来自哪个部队,你怎么回答?”

    元道说:“我就说来至你的部队,吴文镜是我的老首长。”

    “要是问你在部队的兵种、职务呢?”

    “我就说是你的警卫员。”

    吴文镜说道:“你这是瞎胡闹,你以为部队是小孩子过家家,最可爱的人这个招牌就是允许你随便扛的吗?”

    元道问:“那怎么办?我要上学。”

    吴文镜告诉他不要着急,他来想办法。

    吴文镜到了部里,找部长问今年征兵和转业情况,部长告诉他新兵都已经下部队了,关心的说:“怎么了,你有什么孩子要进部队?”

    吴文镜说:“还不是元道,当初我让他到部队,他坚持要考飞行员,飞行员是那么好考的么,身体条件,个人素质,这些都是要求很高的,他倒好,瞒着我偷偷去报名,身体素质还可以,验上了。”

    部长来了兴趣:“后来怎么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