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这个世界,每一分钟都可能出现意外,如果死了一百人,不但要处理相关的领导,哪怕是省一级领导必须被问责,这是党的规矩,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原则,更是一条谁都不可以绕过去的高压线。

    如果是因为天灾人祸,是因为遇到不可抗力,负有责任的干部可以酌情减免责任,但是,对于那些反应迟缓、救灾不力的领导干部,规定必须要追究刑事责任。

    一场人灾难,死了超过一百人,虽然是地震。

    我们不想深挖省主席是如何追责,我们只想宣传一些正能量,《辽东日报》在头版用完整的篇幅报道了前几天召开的一次常委会,它提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我们党人不是万能的上帝,不可能一口气就把海啸吹走……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我们会客观公正的应对这次灾难,不搞神秘主义,不搞暗箱操作……我们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先到来,但是当意外来了的时候,我们的干部如果反应迟钝、救灾不力,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必将给予严肃处理……”

    海外媒体从当中嗅出一丝暴风雨的味道,外国政府却看到了一个实事求是的为民型政府正在不断形成。

    第二天,标题为“党员,站出来!”的文章发表在《辽东日报》,其中,就讲到了海浪无情的拍打舍身崖,谁站在外围,谁就有被海浪卷走的危险,但是一群党员义无反顾的把群众围在中间,年轻的党员杨大伟站在最危险的地方,随时都有被巨浪卷走的风险,但是他临危不惧,协助基层干部引导群众躲避灾难,还刻画了一个老党员(老村长)在关键时刻振臂高呼,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也有关于群众代表、积极向组织靠拢的吴岳琳舍己救人的描写,这篇文章第二天就被《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等媒体转载。

    吴文华在北平看到这篇文章,悄悄的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的女儿?是不是同名同姓的一个人?”为了防止岳梨花见到报纸,他藏起了所有报道这篇文章的报纸。

    吴文俊打电话到辽东省,因为侄女是离家出走的,所谓家丑不可外扬,他说想组织同志们前往学习杨大伟吴岳琳的先进事迹,问有没有他们的照片,他想通过照片核对是不是自己的侄女,但是辽东方面回复:“因为海啸带来的巨浪,岛上一切物品被洗刷一空,暂时没有照片。”

    江北省,杨家庄,大家也学习了杨大伟和吴月琳的先进事迹,但是老杨告诉自己,自己的儿子出国了,这是同名同姓的人。

    所有的报道都表扬了老村长和杨大伟、吴岳琳,就是没有谁提到杨威。

    杨威成了孤儿,他的抚养成了问题。按照《收养法》规定:“被收养对象的第一收养人必须是父系血亲,第二收养人是母系血亲……”

    杨威他一下子去了父亲和母亲,虽然政府会有抚恤金、救济款发放,甚至还有十八岁之前的抚育金,加上保险公司的赔付,算起来这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但是,上级不提,组织不说,杨威好像被遗忘了。

    老村长没有忘记,他找到了秘书,他抱着孩子,说道:“领导,这个孩子怎么办?”

    秘书下基层,接地气,收集材料完整充分,很好地宣传了辽东人民如何抗震救灾,受到了主席的表扬,今天打点行李,准备返回省城。

    他看到老村长报着孩子来了,就开玩笑的说道:“老张,在哪找了一个老儿子,你好人好报好福气哦。”

    老村长眉头紧皱,说道:“哎,要是我的孩子就好了,可是,我没有这福气。”

    秘书问道:“那这个孩子是?”

    老村长说道:“是杨大伟和吴岳琳的孩子。”

    秘书问道:“啊,他们的孩子,我看看怎么办,对了,他的户口在哪里?”

    老村长说道:“孩子还没断奶,哪有时间去报户口?”

    秘书说道:“没有户口,就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办法发放补助啊,这个事情我也不好弄啊。”

    老村长说道:“我也为这个事情发愁,大家都在学他父母,但是谁想到这个孩子吃的也没有,喝得也没有,吃了上顿没下顿。”

    秘书一琢磨,从口袋里掏出皮夹子,把里面所有钱掏出来给老村长:“我看这样,你先辛苦几天,要是岛上有孕妇,你就去讨点奶,然后再买点奶粉啥的,喂养孩子,我身上就这么多钱,算是帮孩子交伙食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