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自去岁血染京城、声名大噪后,锦卫也非往昔之锦卫。

    他们更明确了自己的功能职责所在,所部规模也进一步扩大。

    除设于禁宫内的卫所外,另在城内增设了左、右卫所,分别位于东西二市里,故又称东卫和西卫,做为锦卫在宫外的枢机,以进一步规范了锦卫的职事。

    所以就目前的锦卫而言,想要打探清楚一件天子亲口交待的事情,并不会有太大难度。

    仅仅两日,锦卫就递回来了第一个情报。设在斜谷和黄龙山的几处炼硝的道观内,所练硝石均输运往了禁宫,并未有丝毫外泄。

    最担心的情况并未发生,李晔稍稍松了口气。

    仅过一日,锦卫又递进来详细情报。道观炼硝,会先雇当地农户进山采土,再挑至道观里来售卖,按担记,一担土十文钱。随后炼制硝土的过程均在道观内进行。

    锦卫另从道观内打探出来,整个炼制过程极其繁复,共有大大小小二十来道工序,而其中最紧要的几步——将含硝的卤水结晶为粗制硝石,只有两位道长及他们的几个亲传弟子知晓,也只能由他们亲自调配,其余观内道士皆不得参与。

    听闻此处,李晔难免起了疑心,因为他曾与两位道长亲自交流过制硝工艺,无论怎么算,都不需要二十来道工序,方能将硝土提制成硝石。

    李晔另问了句:“硝石运进宫里时,如何计价?”

    “回大家。”张公雷答,“以斤计,每斤千五百钱。”

    李晔又问:“他们收硝土时,一担多少斤?”

    “道观所用计价的竹筐较寻常大,一担有近百斤。”

    一担硝土百斤,只出十文钱,而一百斤硝土至少可练出两三斤硝石,转手卖给宫里,便可收入三千多钱。

    这便是那两位道长的发家之道,堪比两只亏空宫廷钱财的蠹虫。可恨的是他们还经常向自己哭穷,自己竟听信了他们的话,给他们拨了不少钱财和绢帛赏赐。

    据此也不难知道他们为何要把制硝工序设置得如此复杂,以及紧要处的几道工艺绝不外传,说到底,就是要垄断技艺,并以此疯狂敛聚财富。

    也难怪硝石的产量一直上不去,甚至还出现不断减少的状况。说到底,都是两位道长要垄断技艺并攫取财富带来的后果……

    张公雷另禀报了硝石输送减少的一个原因。

    制硝的道观即便没有设在深山里,但黄龙山和斜谷,一个位于同、坊交界,一个位于秦岭身处,本就是两个偏远的山区地带,更远不如京城繁华,两位道长如今坐拥大量家产,又有天子御赐道号所带来的荣誉和地位,还如何耐得住偏远之地的寂寞?他们都在京城了购置了宅院,蓄养了成群的妻妾,已常住京城中享乐。

    也所以才慷慨地把几道关键工序传与亲信弟子,让他们为自己代劳,维持道观内继续制硝。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那几位亲传弟子也是有样学样,一个个偷跑回京城里纵享富贵,等道观堆积了大量的硝土熬煮后的卤水,神机营又下来催收,实在没办法了,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赶回道观一趟,炼制硝石。筆趣庫

    如此一来,硝石的产量自然下降了。

    而且这样匆忙制出来的硝,其成色也必然下降……

    此事虽小,也不难处理,可考虑到制硝的私密性,还是李晔亲自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