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从另一面来说。

    区分兵种并以此编制,可能会削弱某营某都的独立战斗能力,但从整体上来说,当涉及到几千上万人的大规模会战时,需要各军各部协同作战时,反而能提升整体战力。

    所以,区分兵种是必要的。

    而那些与此相应的困难,也就成了需要被克服的困难,而非据此来否定兵种区分的建制……

    李晔采纳了康承业的建言。

    只顺便提了些小要求,诸如骑卒所配刀具,应改为外刃的、带有一定弧度的弯刀,名之马刀,以适应马背上砍杀的需要;再如跳荡之兵,应选军内最精锐士卒,配与他们的兵器,可适当放宽,不必苛求一致。

    康承业得李晔的肯定,也彻底抛却了顾虑,进一步完善了他的建言。他认为,为适配军内兵种搭配,各军各部下应规范各都建制。

    步卒都统一编千五百人,亲兵侍卫、鼓手、掌旗等不在其列,都下编六营,各营二百五十人,长枪两营,长牌一营,刀盾一营,弓弩一营,跳荡一营。

    骑卒都统一编五百人,都下编五营,每营百人,重骑一营,轻骑两营,散骑两营。

    这依然只是一种理想编制,实现起来困难重重。

    但李晔需考量的依然只是若按此法编成,可否提升各军各部的战力。

    故而李晔略作思量后,便接受了康承业的编制建言,并亲书手谕一封交与张濬,令兵部依此法下达各军,尽快规范军内建制。

    ……

    调整军内建制,从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筆趣庫

    好在朝廷治下各军各部,除赤颜军与杨崇本的兴凤兵外,创始之初便有朝廷的介入,其后器械、粮草、饷钱、赏赐等全由朝廷一手发放,时刻处于朝廷的管控下,故而军内将官与军卒之间并无稳固的私人隶属关系,今在朝廷政令下重新建制,大面积的人员调动,才有了可能。

    饶是如此,大量器械更迭,大批将官和军卒更换队伍,其中牵连出各种问题,绝非短时间内能完成……

    大顺三年,已是三月,李晔才第一次巡视蓝田军营。

    从二月初下达调令,至今近一月时间,各军各部已陆续抵达军营,营寨内也临时扩建毕,容纳下了近十万人马。

    可其后的建制与操练,却进行得并不顺利。

    京城六军率先进驻蓝田,也率先开始了编制与操练,可至目前,仅飞龙军完成了改制,下辖五都,三个步卒都和两个骑卒都,都内长枪、刀盾、弓弩、重骑、轻骑等营一应俱全,只器械上仍有不小的缺口,亟待补充。其余赤颜、顺昌等五军,均还在改制路上磕磕绊绊,至今未能按兵种完全编制。

    编制未定,军内仍处于动荡之中,按练伍之法操练也只能是断断续续。

    其余地方各部较六支禁军来蓝田的时间更晚,军内编制的阻碍更多,更是混乱。包括康承业的岐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