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音乐剧这玩意看起来似乎和歌剧有点像。

  但其实相差极大。

  都是靠音乐去表达“剧”的,但歌剧的核心是音乐,所有的功夫都需要放在演唱演奏上,对表演者外形要求不高,更多是侧重于音乐本身,很可能导致演员形象和人物形象完全不符。

  而音乐剧更加强调整体。

  相比于歌剧更追逐音乐本身的东西,音乐剧更加注重的是通过音乐去表达“剧”的东西。

  两者侧重点不太一样。

  但并不是说音乐剧就不注重音乐,歌剧就不注重舞美造型灯光。

  只是权重比不同罢了。

  而且。

  实际上,音乐剧所表演起来的听感,与其说像是歌剧那种纯粹的古典音乐,不如说更像是流行音乐。

  欣赏起来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概就是通过流行音乐去讲述故事。

  和歌剧一比,欣赏的门槛成倍降低。

  非常的通俗。

  放在综艺里就十分合适。

  欣赏门槛很低,观众接受度会很广。

  而且,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很有B格。

  观赏的角度来说,歌剧的观众更多是深度爱好者,或者业内人士。

  大多是抱着欣赏艺术的感觉去,多数情况下,观众对乐曲旋律其实很熟悉,一般都是去看歌唱家如何以自己的艺术造诣去诠释作品。

  而音乐剧则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尤其是经过了百老汇时期的发展,现代科技的发展,让音乐剧的舞美造型与音响效果更加完善,震撼感和代入感更高。

  而这次综艺中,对与舞台造型,道具,灯光的设计,就十分的认真严肃。

  “杰哥,你看这样的设计可以吗?”

  道具师将设计的烛台递给李少杰。

  李少杰皱着眉,仔细审视着。

  《歌剧院的幽灵魅影》是一个很典型的哥特式爱情故事。

  哥特,是一种风格,运用十分的广泛。

  音乐服装字体美术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等等等......

  如果不了解的,很容易将其与巴洛克风格产生混淆。

  简单叙述一些哥特风格的话,那就是阴森,神秘,恐怖,诡异的感觉。

  如果是场景的话,那就仿佛是在阴森黑暗的密林深处,一座阴暗的孤堡,黑猫在院门趴着,门前是一座正在滴落鲜血十字架,十字架上面落着一只乌鸦。

  惊悚诡谲,神秘阴森。

  而文学上,哥特式文学和浪漫主义有些相反。

  不会从正面描绘理想社会,道德观念。

  而是经常会反向探索,注重揭示描绘一些邪恶的,阴暗的东西。

  或者是一些有颓废,冰冷,阴暗,压抑的内容。

  说起哥特风格的人物或者艺术作品,其实很多人都看过。

  比如《剪刀手爱德华》。

  在音乐上,则会疯狂的采用大量偏离旋律线的不协调音,仿佛对一切传统音乐的内容极端藐视,在表演的时候,也需要有一种偏激的狂乱,去展现独属于哥特的生命与爱欲的荒凉。

  但这种疯狂,恰恰是需要极其细腻精巧的冰冷美感做基底的。

  不是撒泼就可以做到。

  正如李少杰在训练霍子航的时候那般。

  这种偏激的狂乱,不是无脑降智的疯狂。

  而是一种极致理性的,偏执的疯狂。

  这才是哥特式音乐艺术令人沉迷的地方。

  它不是生化僵尸。

  更像是汉尼拔式的人物。

  正是需要无比的细腻,用细微之处的冰冷美感去诠释。

  才能更好的为这一场音乐剧做好陪衬。

  舞美的设计,重中之重。

  所以,服道化的师傅会非常虚心的来请教李少杰。

  “烛台是不错,但你这个烛台与墙壁连接的这个烛台座设计的就有点浮夸了。”

  李少杰皱着眉,看着手里烛台后面与墙壁连接的装饰。

  好TM大的一个恶魔头......

  摇了摇头,有些为难的开口说道。

  “我知道你很想尽全力的从细节处为表演服务,但实际上太过于浮夸的设计并不是什么好事儿。”

  “我也知道,但是如果不浮夸一点,这烛台这部分的细节并不会对观众有多少影响。”

  道具师也不恼,而是挠了挠头,苦笑的说了一声。

  李少杰点了点头。

  师傅说的也确实是问题的所在。

  之所以音乐剧服道化极其重要,正是因为音乐剧是需要着重展示故事内容的。

  代入感十分重要。

  而音乐剧的代入感从哪里而来?

  是演技?

  是音乐?

  其实更多的是服道化。

  也就是舞台布置,场景设计,靠着一个又一个道具上的细节,去对观众产生一种暗示性的引导。

  比如你在舞台中间放一个太极标志的丹炉,牵一头牛,上面坐个童子,摇着蒲扇,吹点干冰在舞台面上,主角登场再穿一身古装,手持长剑,音乐里敲几声编钟。

  观众们就很容易代入到一个类似于古风仙侠类的故事背景之中。

  如果这种暗示性引导的元素过于渺小,就很难让观众产生“场景共鸣与代入”。

  但如果设计过于浮夸的话,从整体的美学角度来考虑,也是非常画蛇添足的。

  比如,在之前古风仙侠故事的场景上,再悬挂TM几把飞剑,或者直接让演员踩着飞剑,吊着威亚进场.......

  那就太TM刻意了,反而十分出戏。

  李少杰目前遇到的就是类似的事情。

  “而且,如果所有的烛台都这么设计的话,实在是太费钱了。”

  李少杰还是决定,否定这个设计。

  “可是,如果这个烛台地方不下点功夫设计的话,那在魅影入场的时候实在很单调,因为场景要求上来说,在这个过场道路,与女主角对唱的这段,是一定要凸显出女主第一次来到魅影地盘时的那种......情感。”

  设计师也开始为难了。

  作为魅影居住的地下湖心的第一次登场。

  全音乐剧的第四场《地下迷宫》的场景设计。

  是一定要给观众带来沉浸感与代入感的。

  一定要特别凸显出魅影居住地的不同。

  也需要通过这样的场景,去补强女主演技。

  是的,补强。

  女主在这一刻,需要的情感,是受到魅影震慑迷惑后,对这地下湖心居住地的好奇,一点点恐惧,以及受到迷惑后的一点狂热与忐忑感。

  似梦非梦,似幻非幻。

  以及戴上面具,极致的相信自己无所不能的魅影,所表达出的那种癫狂,阴影,与偏执。

  去以一种夸张的艺术手法,展现出一种人格面具。

  灯光上肯定是要以诡谲阴暗为主了。

  那么如何去靠道具设计呢?

  反正,李少杰是一门心思的去想着服道化的设计思路了。

  压根没考虑人力。

  突然就眼前一亮。

  “要不这样!!”

  “到时候舞台肯定很黑,这一点烛光可以说一定很显眼。”

  “既然这样的话,那不如把墙体打一个洞,另一边安排工作人员,让他们手穿过洞,举着烛台,这样岂不是更诡异一点?”

  李少杰突然眼前一亮。

  “而且,还可以让魅影与持蜡烛的手进行小一点,不影响大局的互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