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因为士气和体力?”

    方于晏重复一遍苏澈的话语,似乎领悟到了什么,眼神发亮,说道:

    “我知道了,经历两次屠城之后,大周将士的体力会下降,再加上都澄县的苦战。”

    “最后又跋涉多日攻打黄华县,体力肯定已经有所不支,这就是我们以逸待劳的好时机!”

    然而,苏澈摇摇头,说道:

    “非也非也,实则并非如此,我们应该从人性上去分析。”

    “首先,为何屠城?屠城最大的作用便是为了提升士气、振奋将士。”

    “在大周将士眼里,可能以为五万大军便能踏破大厦南部江山,不曾想到遇到如此顽强的抵抗。”

    “再攻下安纺县之后,士气肯定大降,他们将领为了提升士气只好屠城,紧接着只休整极短的时间便再下一城。”

    “接连的屠城和快速的推进,可以看出他们的将领必定是急功近利之人,至少性子上比较急躁。”

    “都澄县他们攻打了整整六天,死伤三万大军,更是极大的消耗了他们的体力与士气,可为何没有屠城?”

    “有两个原因,第一,屠城对于士气的提升已经作用不大,再加上体力的大肆消耗,只好休整军队。”

    “第二,后来支援的大军有与他意见不合的将领,他不得不低头,放弃屠城。”

    “但是,他们仅仅休整了一日便开始继续征战,可见大周军中并没有稳重的将领,由此可以排除第二个选项。”

    “那么,就只剩下第一个选项,你说,连续的征战,只休整一日的军队会是什么状况?”

    有了前车之鉴,方于晏不敢在草率回答,思索片刻后说道:

    “士卒疲惫,士气低落。”

    苏澈点点头,接着补充道:

    “没错,那黄华县大概有多少驻军?”

    方于晏利索回答道:

    “三万七左右。”

    “所以说,其实在总体数量下,我军加上黄华县守军,与大周军队数量无差,我们又何须害怕?”

    “况且他们士气低落,多日的征战早就令他们疲惫不堪,再对上强硬的黄华县驻军,这又是一场恶战。”

    “对于黄华县驻军来说,看见连下三城的敌人,还屠城两次,肯定人心惶惶,也会拼命抵抗。”

    “两边都是恶战,等实际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与所剩不多的黄华县驻军达成协议。”

    “然后从大周军队侧方杀出,那个时候才叫以逸待劳,就能一举击溃敌军!”

    听苏澈说完,方于晏收益匪浅,原来战争还可以分析将领,从而得到最好的解决方案,可他还有些不解,问道:

    “统帅,可是我们一开始就直接加入战场,不是能让黄华县少死很多人吗?”

    苏澈听后,眼神一凛,冷声道:

    “记住,乱世之中,唯有自强!”

    “我们的目标不是抗争大周,而是把大周打退的同时,推翻大厦!”

    “战场是无情的,世道也是残酷的,你今日帮了他们,明日他们不一定帮你!”

    “与其相信别人,不如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上辈子经历无数职场战争,这些原理他早就摸透了。

    有些人啊,一到生死攸关的时候,根本不会在乎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