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感谢县长,我代表村民、代表学生、代表学校感谢县长。”黄校长说。

    “看你说到哪里去了,学校成这样子是我们政府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应该向学生和学校道歉才是。”杨滔说。大家就说县长对教育太关心,让大家很受教育很感动。黄校长说“县长,修厕所实际花不了一万元的,你给五千就能修很不错的厕所了。”

    “是吗?那你就用四千修厕所,可不要让厕所比教室好,更不要让厕所比教师住的房子好。剩下的钱你就看上给教师们修修宿舍,还是修修教室吧。”杨滔说,黄校长也就真的感动起来,想说什么却有些哽,只说出“谢谢、谢谢。”

    说到这里,龙寰想起县长中餐还没有吃,下午还要到另一所学校去。就附在黄校长耳边说了句,黄校长才想起这重要的事,静了静才说,“县长,今天我家里老弟结婚办喜事,我跟村里说了县领导要来看学校,村支书在给我陪着娘舅,让我在学校里等着,一有音信立即过去报信,看我只顾激动把这事都忘记了。县长,毛沟村想请县长权村里吃中餐,不知道县长肯不肯去?”

    “去,有喜酒吃那是大喜事,大家都去。”杨滔说,要是自己不去,村里人当然不会多说什么,可村里人也就把自己划在朋友之外,对怀市地区乡间的大体规矩,杨滔是很熟悉的。黄校长家结婚请酒,自己要是去那是他们家最为尊贵的客人,同时,周围村寨都会传颂,无形中今后自己要做什么,这些人就会支持。

    走进村子,黄校长见人就说县长来了,县长来作客来了,脸上的喜庆看了让人迷醉。精神气从足底到发尖,浑身轻快,透着无际的幸福。

    县长来做客。这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村,村里人都跑过来看。村里三大主干听到消息,从主屋里急急走出来迎接,杨滔与众人寒暄道好,黄家的娘舅们也出面来迎接县长的到来。酒席开席的时间还没有到,不少客人或许还在路上。黄校长和娘舅们商量,县长工作忙等不到先定的时间,要提前开席。按相传的老规矩,这天娘舅的身份最大,什么事都必须要先尊着。黄校长说后,娘舅当然也觉得县长肯来做客,已经是天大的荣幸,哪会再捏拿身份?

    先开一桌。杨滔一行由黄家娘舅们陪着吃饭,村里的三大主干当然也陪着。酒席上众人对杨滔的夸赞,敬酒。因为还要工作,村里的人都不勉强,怕耽误县长的大事,一起给杨滔敬了一杯。看着眼前朴质的、带着崇敬而感恩的眼神,杨滔真想放开酒量与大家好好喝一尽兴。

    好宴终有尽。杨滔走时,给新人两百元的彩礼,一家人无论如何都不肯收。倒是安志海找到了理由,让黄校长代收了。

    几个人走到另一个叫坳头村的,看那学校的规模更小,与学校里的教师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的困难和对工作的感想后,从另一条路回到卧虎乡。没有到中心学区再反馈什么,杨滔要安志海打卧虎乡书记钱程的电话。

    钱程不知是看到杨滔他们的车还是得到学区的报信,知道杨滔到来。几个人刚走进小街,卧虎乡书记钱程和乡长龙秀君在那里等着。两人见杨滔他们到了,忙迎上,钱程说“县长,我要向你赔礼道歉啊。”“道什么歉?今天是我要别打搅你们工作的。”杨滔知道钱程说的是上次钱程到办公室给杨滔提意见,语气很冲意见很大,说杨滔一来就嫌贫爱富,可说是直接促成杨滔西行。钱程也知道杨滔故意绕开,说“县长,别的话都不说了。走一天,大家都饿了吧。快请。”说着在前面带路,龙秀君是第一次近距离与杨滔见,握手欢迎后跟在杨滔身后很乖巧地走。

    进来小餐馆,坐下来。钱程说“县长,县长和教育局的领导们这样辛苦来卧虎乡关心我们的村小教育,那是关心卧虎乡的未来,可卧虎乡的条件差,太落后,没有什么感谢大家。卧虎乡自己酿制的酒,还有一点特色,等会大家多喝一杯解解疲劳。”说着龙秀君给众人发烟,抽着烟饭菜就上来了。老板拿着酒要亲自给一桌人斟酒,老板是过年近六十的人,说一句很久没有看到县里的领导了,听人说广林新县长来到广林才两个月就得了“碰柑县长”的美誉,一定要给县长敬一杯酒。老板端着酒说“按老班的说法,县长是广林的父母官,父母官到位店子来吃饭,我抢在书记、乡长前面给县长敬酒,还要请县长原谅我的失礼也请县长给我这脸面。”

    “老板是老者,按老班的说法我得敬老尊贤。钱程说这酒是老板自家酿制的,闻着很香,我虽不善饮酒,也得好好品尝你这好手艺,我们一起喝这一杯。”杨滔说,听这老板说话有些见识,杨滔也从没想摆这县长的架子。喝了酒后,老板说起自己如何逼使钱程下不了台,让他去见县长,请县长到西面各乡来看看,说不定县长就会找出办法改变西面各乡的落后情况。杨滔一笑,才知道当天钱程在自己办公室里那样子的原因。这老板能把钱程逼成这样不顾官场规则,冒险去冲突县长,要不是看准了自己的性格,要不就是摸透了官场的规则,无论哪方面都很了不得了。

    老板敬过酒喝后就走了,这酒确实是香。一桌人吃饭,钱程说起这老板,曾经是外县酒厂的技术员,十年前酒厂垮了,才回到卧虎乡来开个小餐馆,也酿些酒卖。

    说了些卧虎乡教育的话题,都觉得经济决定教育。卧虎乡目前是全县最落后的乡之一,主要是地理因素,可用穷山恶水来形容都不为过,到哪里都是直上直下的山,风景也说不上好,离县城又远。曾经也想过进行旅游开发,让外地游客来看看这穷山,但路远路况又差,没有人肯来受这份苦罪。没有山林,也没有好的耕地,都是些坡顶的山地。种出收成来也难以挑回家也难以变成钱,全乡大多数青壮年都到外地打工,留下老少留守。面对如此乡情,一桌人也只有感叹,没有什么招数可以改变。杨滔只有说几句鼓励的话,不让钱程和龙秀君太绝望。

    吃了饭,老板再次出现,提着一壶茶。一进来就闻出茶的清幽香气来,“好茶。”杨滔说。

    “县长很懂茶啊,这是山里人採收的野山茶,茶叶不怎么样,喝起来真是不错。县长要是不嫌是山茶,我这里还有不少,给县长包一包走?”老板说。

    “好。”杨滔说。等喝了茶后,感觉这茶比滕建松找到茶要香,味也要好。就感叹着说,“这茶还真是香。”

    “县长,这茶要要烧沸的泉水来冲泡,才把茶的香气和味冲出来。”杨滔听着这句话,与李铁男说的话如出一辙,知道这茶与长哨乡的茶大致是一种,说“老板,这茶乡间多不多?”“野生野长的,哪会太多。”杨滔真想去看看这些山茶,时间却不够了,带了包老板包的茶回广林。

    第二天没有休息,杨滔决定到实地去看看长哨乡的山茶,按滕建松的说法,长哨乡的茶是村民栽种培植的,与卧虎乡的纯山野茶不同。到实地看看,要是李铁男在省城的专家朋友们给这些茶有了结论,可以有推广培植的价值,也先了解些情况才好发动。

    让滕建松放下手头的工作,陪着一起到长哨乡去。长哨乡的书记李春华和乡长江尚,应该与滕建松关系较好,滕建松也知道一些上次讨要那些茶叶的去向,一起去看看今后要真开发茶叶生产让滕建松来发动,也会更好的发挥作用。安志海也跟着,三个人在车上说着昨天的情况,也说着长哨乡的一些基本乡情。滕建松对长哨乡的书记和乡长做了些介绍,让杨滔心里有底。

    去长哨乡的路,并不比卧虎乡好多少,只是长哨乡的乡级公路只是那一个乡的车走,每天没有碾压过几次,所以损坏的程度不严重,路面相对平整许多。到长哨乡后,公路却不像卧虎乡那样就到了终点,而是穿过小镇,也不知道是通到哪里。

    李春华和江尚已经在路边等,可能是找不到车,没有像刘斌和钱志立他们开着车等在边界,当然那一次有廖静部长是地区领导在,迎接时隆重些杨滔也觉得应该。李春华两人热情地迎到车边,为杨滔开门,杨滔下车时用手搭在车上框,免得碰着了头。下车后,李春华和江尚表达了欢迎热忱,带杨滔三人到乡政府去先汇报工作。滕建松说,“县长,看着两人那过度热心,心里准没有安什么好心。”

    “滕主任,有你这样冤枉人的?县长第一次来看我们的工作,要是我不冷不热,还不当场被你两脚就放倒了?再说,县长这样的能人,我就算巴结那也是为全乡各村的人巴结,是想给全乡的人找条出路,这也有错啊。”李春华说。

    “我几时成你们口里的能人?我自己都不知道,要是我也是能人,这样的能人在街上碰上的都是能人了。”杨滔说,被下面的人奉承几句话是很自然的,自己要心态放好,不迷醉。

    “县长你这是谦虚,也是脱离群众啊。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现在广林谁不说县长的能力强?滕主任,你说句公道话,是不是这样?”李春华说。

    “谁知道你打什么小九九?就你鬼点子多,你的话三句最多能听一句,听到两句就要上你的当。县长,群众虽然这样议论,可让李书记一说就变味了。”滕建松笑着说,有滕建松在,安志海就很少说话,一路听几个人斗嘴说笑。

    在办公室里李春华当着大家都面,向杨滔汇报工作,长哨乡的情况比卧虎乡要强一两分。但大体上类似,经济没有什么来源,山高路险也不适宜栽植果林。田少地也少,而且还不方便劳作,不少村子出门就要上坡,都靠肩挑背背的人力劳作,收效都不高。经济的来源,主要就靠打工,青壮的跑到外省发达地区去打工,四十岁以上的就在临近打工,卖些苦力。如今广林、怀市的劳力市场大多是广林西面十几个乡的村民。这样的经济结构,乡政府也就没有什么财政可言,对基础建设、对教育等也就没有什么来进行投入。

    工作汇报后,说到今天的行程,归滕建松安排。滕建松先问长哨乡有哪些村产茶,说他想到村民家里去收一点给朋友捎去,也就到那些村去看看。李春华看着滕建松,想从他脸上看到杨滔想看什么,可滕建松却没有透露出来。官场里的人最善于的就是从一些细小的,让人不易察觉到细节或某个动作里得知领导的意图,相互熟悉的人,也就有各自的暗示方法。与滕建松熟悉的关系好的乡镇领导,要是县级领导来检查或其他什么工作,滕建松就会用两人看得懂的动作暗示,下面的人也就知道要怎么样做才乎合领导的心意。

    这次李春华却失望了,滕建松把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后,问杨滔这样行不行。得到杨滔首肯后,李春华当即说自己带县长去村里看。西面的乡镇领导与县里一二把手相处的机会不多,李春华当然要抓住这杨滔面前露脸的机会,让江尚在家里镇守,带着杨滔几个人往山里走。在路上,李春华说起长哨乡的村民怎么想到要栽植茶叶的原因,长哨乡山高坡顶的地势相对平整,要是做成田来种稻谷,就没有什么收入保障,全靠天下雨的雷公田,雨水稍差就会无收。所以大多都人就种玉米、大豆、红薯、土豆之类的作物,这些作物收成不高,而且收割时需要的劳力多。

    近两三年来,凤城旅游渐渐好起来,就有人到山里采野山茶到凤城去卖,却也有不少收入,做的人也渐渐多了。有人就想着自家栽植採茶,相比其他作物的收入并不少,也就有人跟着做。

    先走到山里,李春华对山里的情况也很熟悉,把车停在稍宽的路边,一行人沿着陡峭的山路蜿蜒而上,走到坡顶,每个人都脱下来外衣,山风吹拂,浑身凉爽。杨滔昨天走一天两腿和腰背酸痛,上到半山才运动开来,到山顶反倒有种舒畅感。

    山顶的坡地平缓,入冬后山顶一片荒乱的杂草,栽种的熟地还是有一些模样。沿着山路而上,李春华带路走到一些栽植着茶叶的坡地,看得出户主没有花多少心思费多少成本,纯粹是想这些茶叶自己长出钱来。茶叶地里杂草比茶叶高,几乎都遮盖住了。行间有些栽种黄豆的痕迹,这地倒是被充分利用起来。

    看了几块地,每家栽种的面积都不大,产量也就不会高。滕建松与李春华在地头讨论着要是发展村民们多种茶,把这些茶护理好,村民们的收益会不会提高不少?李春华说到他与村民们讨论过这些事,只是,凤城和广林也就这一点点市场,哪有多少购买力?茶叶又不能真当饭吃。

    又走了几个村,看了些学校。大体的情况也就了解,要做出什么来,目前也要等李铁男哪里的结论,同时,销路也是最艰难的一关。杨滔在长哨乡给李春华许诺十五万来建一所村小,也是在省里时得到外面匿名捐款的款项。

    要做的事还很多,西面的每个乡总要走走看,或许能找到什么路子来。这些事得慢慢实现,杨滔收集到的茶叶已经不少。与李铁男联络后,决定拉李铁男一起到省里去催催,要是有什么好消息,也可在冬季里做些准备发动工作。(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