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听闻康王的话,李贤也是大感意外。

    冷冷地看了康王一眼,不解道:

    “怎么?康王也同意和亲?”

    康王微微一笑,说道:“皇上,臣认为和亲正如左右所言,是利大于弊,五年之内,皇上可以全力推行新政,休养生息,我大唐必会国富民强。”

    李贤听闻不禁一怔,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

    毕竟康王可是李香兰的父亲,这是他最疼爱的女儿。

    余天正自然更是不解,康王何时也会附和自己的政见了!

    真是咄咄怪事!

    李贤听后默然不语,良久才又问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康王,你认为此次党项人南下祈降,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康王听后沉吟片刻,然后说道:“皇上,臣认为我们应该接受党项人的祈降。”

    “为何?”李贤问。

    “皇上,此次党项人兵败乃是他们自作自受,而且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物资和土地。接受他们的祈降可以让我们获得长久的和平,同时也可以让北狄人看到我大唐的怀柔之心。”

    李贤点了点头:“康王的意思,朕明白了,兹事体大,朕还要仔细斟酌再三,好了,你们都先退下吧!”

    “是,臣等告退!”

    康王也不再多说,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和余天正一起徐徐退出了御书房。

    来到御书房外,余天正与康王闲聊几句,便要拱手拜别。

    就在这时,只听康王爽朗一笑说道:

    “左相,本王有一事想与你商谈,可否移步?”

    余天正虽然心中很是疑惑康王想找自己商谈什么。

    可既然对方都这样说了,他自然也不好拒绝,微微一拱手:

    “康王请!”

    ……

    ……

    说起来,楚宁还是更善于应付战事,而非政事。

    眼看着距离北狄使团约定的离京日子越来越近了。

    可关于和亲的事,朝廷却是迟迟没有做出表态。

    京都这段日子,各处茶楼酒肆挺热闹的。

    皇家日报刊登了不少关于朝廷和北狄使团谈判达成的协议。

    大多都是开放贸易,促进两国货物交流。

    然而,关于和亲之事,在朝廷里的争论却是愈演愈烈。

    一些大臣们认为,应当尽快与北狄人达成和平协议,以换取长久的安宁。

    而另一些大臣们则认为,应当坚持维护大唐的尊严和利益,绝不答应和亲。

    而在这场争论中,李贤的心中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他太年轻了,这些又都是他从未经历过的事。

    可真要让他做出决定,他当然明白,自己的决定将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但是,他也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大唐的皇帝,他又不得不做出决定。

    转眼二月中旬,望朝大会。

    今天这一场议会,最主要的议题就是关于和亲。www.

    因而,此时太极殿里的气氛显得凝重肃穆。

    朝臣们行了君臣大礼,便各自分列两侧商议着朝事。

    原本事情就是提前知晓的,不外是车轱辘话,来回说一遍。

    李贤端坐高台,看着殿下的朝臣们,心中却不禁想起皇兄李淳来。

    现在他算是能明白,坐上这个位置有多难了。

    “皇上,关于和亲之事,臣等已经争论多时。然而,此事关乎大唐的未来和尊严,必须做出决定,皇上是否考虑清楚了?”

    左相出班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种急迫。

    李贤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