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姓名?”

    “曾俊才。”

    “籍贯?”

    “宁安街紫竹巷。”

    “年龄?”

    “三十五岁。”

    “什么身份?”

    “秀才,这是我的牙牌。”

    书记官仔细打量了一眼应征者,又看了看牙牌,随后转对身侧的同事问道:

    “查到了吗?”

    “回大人,确有此人。”

    拿起一块腰牌递了过去,叮嘱说道:

    “三日内拿着腰牌到京北大营正式入职报道,届时还会复核身份信息,倘若敢有顶替者,必将依法重处。”

    曾俊才点点头,拿起腰牌仔细瞧了瞧,以后自己的余生便是要与军营联系在一起了。

    初晨的阳光已经透过黑压压的乌云慢慢照了出来。

    紧接着便看见那乌云边上镶出了金边。

    曾俊才紧了紧身上的单薄粗布长衫,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径直往京北大营报道去了!

    “下一位!”

    ……

    ……

    朝廷要招募文人做官,一时间迎来了许多穷苦书生的踊跃报名。

    加之有了文渊阁大学生李鸿仑的支持,翰林院竞也有一批学子愿意入营参军。

    消息传进宫里,李贤得知后也是颇为满意。

    没有做皇帝前,李贤也时常与下层平民百姓有过交往,知道民间并不是没有能人,而是缺少晋升的通道。

    但愿此举也能选出一批可用之才吧!

    转眼又是两日后。

    茶马政的一系列细则也陆续确定下来,政令要颁布自然还得有左相来操持。

    于是这天一大早,李贤便把余天正召进了御书房。

    余天正能历任三代皇帝,一路做到文官之首,靠的自然还是真材实料。

    因而当他听闻茶马政的相关细则后,顿时连连赞许,认为应将茶马政定为国策,立刻以朝廷名义颁布。

    紧跟着李贤便顺势将成立皇家商行的事一并说了:

    “朕的意思,茶马政施行细则便全权交付与皇家商行,在京都特设茶马司,可在秦州、洮州、河州、雅州四地设点试行,由茶马司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出具朝廷的官引,任何他人不得横加干涉。”

    余天正当即也是赞许道:“茶马一政确实乃是增加赋税的良策,不仅能将茶叶卖入西番换取钱财和马匹,还能用茶叶制约西番,可谓是一举双得。”

    李贤点点头:“所以,这茶马司特使人选便尤为重要。不知余相可有举荐之人?”

    说完,目光落向余天正,倒不像是在询问。

    余天正如何不知啊,这样的政策肯定是皇上背后有高人提出的,不答反问道:

    “敢问皇上,可已有适宜人选?”

    “不瞒余相,朕这里倒还真有一个适宜人选。”

    “哦,请皇上明言。”

    李贤道:“朕的意思是皇家商行乃是商贾之事,必然牵连着朝廷与各大地方商贾的承租契约,如账册、商契等诸多事宜,若要想做好此事,必然就得选择熟知商贾之道的能人担任,朕在庆州潜邸时,便熟知一人,名叫王酒胡,乃是难得的人才。”

    余天正微微晃头,关于这个叫王酒胡的他从未听过。

    不过现在他大致能够猜测得到,想必这个茶马政就是这位王酒胡所提的。

    能想到如此良策的,也必然是个大才。

    可既然牵扯到朝廷的政事,余天正必然要多关心一些:

    “请问皇上,提出茶马政良策的可是王酒胡此人?”

    李贤颇有些自豪说道:“其实真正提出茶马政一策构思的乃是上将军楚宁,至于制定框架和细则等则是王酒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