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韩贵妃十三岁入宫,如今算来已有六年了,也曾有过侍寝,可每次都是草草收兵,意犹未尽。

    哪里见过唐帝今天这样的雄姿勃发。

    好是酣畅淋漓一番,唐帝人都快整虚脱了。

    不过对于今晚的状态,唐帝也是第一次感受到身为男人的妙处。

    几番温情,绵延至了深夜。

    二人才沉沉睡去。

    次日。

    唐帝尚未醒来,海德旺却又是不得不将他叫醒。

    因为有一份事关北疆的紧急密报,需要皇上亲自阅览。

    接过密信,唐帝很快便将信中内容一一看完。

    顿时勃然大怒。

    原来镇守永州府的边将朱弦竟然在党项人大军压境时,非但没有趁机发出兵力。

    而是收缩防线,将永州府前沿的一座战略要地直接选择了放弃。

    王潜得知此事后,当即下令斩杀了朱弦。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唐帝现在收到的密信并非是王潜派人发回朝廷的。

    而是唐帝安插在军中的眼线发回来的消息。

    按照路程计算,若是王潜要向朝廷禀报此事,唐帝应该会提前收到信息。

    如此看来,王潜似乎根本不打算奏报此事。

    唐帝隐隐有些不满,可将在外,有些军令自然难以施行下去。

    加之自己对前线战场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自然也不好做出太多决断。

    不过以他对王潜的了解,毕竟人年轻,在军中威望不足,要统领几万大军北上便已经是不小的成就。

    如今朱弦贻误战事,王潜以军令斩杀,其中自然也有立威的意思。

    只是唐帝隐隐有些担心,如此一来,会不会适得其反。

    但现在只得希望一切事情都将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思及此,唐帝当即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必须得尽快解决掉齐王的事。

    好让楚宁脱身,北上与王潜汇合才是。

    不再犹豫,唐帝又当即口拟一份旨意,表示自己对于王潜和楚宁完全放心,军营大小事宜不必事事请奏,让王潜、楚宁尽管放手去做,朝廷完全支持你们。

    随后,唐帝让海德旺将此旨意,略作修饰,分别发出两份盖上玉玺大印,即刻吩咐人以六百里加急分别直发北疆前线以及滨州前线。

    ……

    ……

    又是两日后。

    傍晚时分。

    由唐帝亲自批复加盖玉玺的旨意从京都快马加鞭送到了楚宁手中。

    楚宁看完唐帝发回的旨意,轻轻咧嘴一笑。

    有了这份旨意,接下来就该是时候动手解决掉齐王了。

    这几天里,楚宁也已经派出了五路探哨探查敌情。

    齐王现在对外号称的是三十万大军。

    其实真正可战斗的兵力也就在七万人左右,其余大部分都是临时召集的。

    倘若齐王这厮真有三十万大军,就是唐帝也不敢轻易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