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卖报!卖报!”

    “皇上下旨,凡贪污军饷五十两及以上者,西市口砍头示众喽!”

    今日皇家日报刚登临各大茶楼酒肆,京都的气氛立时就变了。

    不仅是官场,就连民间也是一片哗然。

    今天就要在西市口处斩所有涉案官员,三品以上者两人,五品以上者十一人,七品以上者共计五十九人。

    其中详情报道了这些官员贪墨军饷,及如何勾结涉案的详情。

    百姓们对此更是喜闻乐见,早早地就把住了西市口,等着看杀头呢!

    真的是一群吃瓜群众。

    “这些龟儿子真是该杀啊,听说那个叫王之贵的,家里小妾就有十八个,他怎么就睡得过来!”

    “哼!所以啊,这种人就是该杀,我特么连媳妇都娶不上呢!”

    “……”

    对于皇帝陛下痛杀贪官,老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如今这朝堂的旨意,基本都靠报纸来传达了。

    就连好些朝臣,第一时间知道皇帝的心思,都不是圣旨,而变成了报纸。

    可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仅当官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就连底层老百姓都能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原委。

    虽然现在的皇家日报还真正做不到每日一报,可基本能做到三日一报。

    因而这就成了好些权贵世家的老爷们喝早茶时,必然要有的东西了。

    有时三天不见报,心里就痒痒。

    其中,也自然有很多人表示反对。

    认为朝廷的事应该朝廷自己处理,没有必要搞得人尽皆知。

    更有甚者,在知道皇家日报发布的信息后,还在私下里造谣皇帝杀人太多,会遭天谴。

    不过这些谣言,很快就被报纸产生的舆论压力给覆盖过去了。

    总之,现在唐帝也很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发布宫里的旨意。

    真正做到了控制京都的言论。

    紧跟着又过了两日,皇家日报刊登了一则关于册封王潜为“武威大将军”的头版消息。

    至此,征北大将军人选终于尘埃落定。

    唐帝最终力排众议,将文人出身的王潜提拔为武威大将军,手握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征讨党项人。

    对于唐帝来说,这得需要多大的信任,才能下这样的决心!

    这自然也可以看出,王潜在唐帝心中的位置。

    那不是一般的好,而是特别好。

    因为唐帝一旦做出这个决定,便等于是把唐国的前程都交给了王潜。

    这一仗若是输了,那么整个唐国的命运都将由此颠覆。

    ……

    ……

    转眼已是四月二十三日,距离大军出征还有七日。

    一封八百里加急塘报深夜入京,给一直尚在备军出征的唐帝平添了几分沉重的危机。

    滨州总督、宁远侯刘友舟居然联合齐王李熠发布檄文,意欲起兵清君侧清除朝廷奸佞。

    而刘友舟要诛杀的首位奸佞竟然是刚册封为武威大将军的王潜。

    刘友舟此举,分明是不满唐帝对王潜的任命,想要谋夺大将军之位,篡夺兵权。

    而让唐帝最为恼怒的是,那个在封地陵城嚣张跋扈,无恶不作的老齐王李熠居然在檄文中指责,当今皇帝听信“奸佞”谗言,而不得不起兵清君侧。

    全然不提,他在陵城征召民夫,大兴土木,结无赖,养剌客,劳民伤财的恶事。

    还把陵城当地官员视为家奴,私僣帝号,诅咒巫蛊。

    就这样的人也有脸敢说清君侧。

    这齐王摆明了,就是想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