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还是寅时三刻,在侍卫亲军马军司当差的骑都尉夏何良收到密宣,传他立刻进宫去等候陛见。

    按理说,进宫陛见是常有之事。

    只是这一次,夏何良却是乔装一番秘密入宫,心中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十日前,御史柳元借钦天监星象为由直言上疏唐帝取缔太后寿宴,理由大意是皇帝不顾苍生之念,民生困苦如此,皇帝却意欲用寿宴盛会借以粉饰太平。

    唐帝大怒之下,柳元随即下了刑部大狱。

    百官因此惴惴不安,后更无一人上疏为其劝谏。

    再联想到近来京都各处大事汇聚,夏何良更加深感不安。

    首先是当朝宰相秦云因病告危,如今已无法上朝理政。除去紧要大事需送往宰相府请示,余下之事皆由韩世荣引领的内阁府自行处置。

    其次,自今年入秋以来,连绵数月的雨势,直到这个月初方才停息。

    天灾无情,澶州因黄河决口发了大水,受灾范围覆盖邻近几省,百姓流离失所,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更是无法统计。

    朝廷只得连下数道旨意安抚灾民,实际却根本无力安置。

    但为了防止百姓造反,作为中书省一把手又是当朝宰相的秦云力谏皇帝下诏赈灾,并要求中书省各级官员联系粮食和银两,筹集的赈灾物品立即由邻近各省拨发到灾区。

    一波未平一波起。

    三日前,中书省又经由右相余天正颁布了最新的大唐律令,着重关于军队革制,提出了一系列改制措施,可律令一经颁布,立时便引来朝堂群臣争议。

    尤其是武将们更是愤愤不平。

    然而,最为紧要的是,此时竟爆出了富阳县铜矿案。

    富阳县令乃是右相余天正举荐的,而且正是余天正的胞弟余中直,余天正知道自己这个弟弟不是当官的料,可架不住老母亲三天两头的劝诫,便答应下来,给余中直弄了个县令,另外又派出自己的得意门生杜翔为县丞,辅助余中直管理富阳事务。

    余中直本想借着兄长在京为官,过一把官瘾,捞些钱财免致仕归乡做一做富家翁,可谁知运气实在太背,这才上任不到一年,就摊上了大事。

    余中直在富阳任县令时,滥用官家卫兵,贩运私盐,并开盗铜矿,以获私利,其中因为铜矿泄水,竟然死了近千人。

    可谁知,事情发生后,余中直不但不引起重视,反而对此事全然不顾,只是让杜翔全权处理。

    可谁知,随着事态越发泛滥,受难家属逐渐铺开,余中直这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开始后怕了,可事已至此,他非但不安抚百姓,更是让人将受难者家属悉数抓了起来,并放言胆敢上京告状者,格杀勿论。

    可事情根本瞒不住,很快便有匿名奏章入京,很快奏章便转到了唐帝手中。

    唐帝得知此事,顿时龙颜大怒,下诏禁军去富阳查余天直铜矿案,有心之人当然明白,这背地里就是奔着余天正去的。

    其目的自然是要让余天正受到牵连,左相之位他便再无机会了。

    而京城之中,因为距离太后寿宴已近在眼前,全国各地运往京都的名贵菊花也都赶在夜里陆续运送入京。

    京都最为繁华的永丰御街,一夜之间变成了菊花的世界。

    万千名菊,竞芳御街!

    一场轰轰烈烈的“御驾赏菊”即将拉开帷幕。

    但眼下,夏何良却无心留意,脚下的步子不由得又加快了许多。

    夏何良被内侍太监小滴子引到养心殿时,天还没有亮。

    小滴子一直把他引到御前,低声唱道:“陛下,夏何良宣到!”

    当值内监这时早已掀起门帘,夏何良进屋来,朝皇帝躬身一揖,随即便站在原地。

    唐帝并没有当即接言,此刻他站在御书房南窗前眺望着无尽的黑夜。

    良久,他才嗯了一声,这便表示他已知晓此事。

    小滴子听了,连忙躬身唱喏,急急退了出去。

    对于此情此景,夏何良当然是熟悉的,至于这样的陛见也是极为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