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天葬师,拉萨和日喀则一带称为多不丹(stobs-ldan),昌都等地则称若夏娃(ro-bshags-ba)。

    人们对天葬师这个职业的评价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他们直接把人从人间度入天堂或转生之途,具有常人所没有的力量。多不丹藏语意为具力者,他们所从事工作的神圣性和具有的特殊法力令人称奇和敬畏。另一方面,天葬师职业的特殊性又常使人对他们抱有偏见,人们平时对他们敬而远之,视若幽灵。过去天葬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其子女在恋爱婚姻时多受影响,人们不愿同其联姻。天葬师是西藏社会中奇特的人qun,当他们施行天葬度人升天时,他们头上罩有神圣的光环,深得人们的尊重。而当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劳作时,人们又嫌弃他们整天同死尸打交道。在人们的心目中,天葬师兼有天使与幽灵的双重身份。

    天葬师均为男性,有僧人亦有俗人。寺院附近天葬台的天葬师以僧人居多,一般村寨附近的天葬师以俗人为主,但许多天葬师是还俗的僧人。在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的想象中,天葬师长着恐怖的形象,有的人甚至认为天葬师是从尸体中站立起来的人,是鬼魂和幽灵的化身。其实这都是误解和毫无根据的道听途说天葬师工作的特殊环境和职业的特殊性使人们感到神秘,没有深入了解藏族信仰和丧葬文化的外族人对天葬师又感到不解和恐惧,由此出现了对天葬师的种种臆测和误解。其实,天葬师的形象同常人无异,我所见过的天葬师(包过水葬师)的长相不仅不比普通人差,而且绝大多数都长的端庄英俊。长得年轻英俊。据介绍,他们在当天葬师期间,除一些法会暂不参加外,其他待遇一如寺院僧人,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在同这些年轻僧人兼天葬师的交谈中,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的不安和自卑,他们每天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据说他们的收入颇丰。死者家属在天葬时除要给寺院献布施外,一般都单独给天葬师意思一下,希望天葬师处理得干净利落。而他们牢记作为天葬师职业世代传下来的不能贪财的古训:人家给了不能不要;不给不能向人家要;有钱无钱给多给少都一样。按理,这些送给他们的钱可以留给自己用,寺院不予干涉,但他们除留下一点补贴生活外,会将其余的钱如实上交寺院。

    藏医是独具特色的高原医学,传统藏医的生理和解剖学比较发达,与天葬师们的贡献不无关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天葬师们都是人体解剖学方面的专家,而天葬活动给历代藏医学家提供了解解剖学实地观察的场所,一些著名的藏医学家便是在天葬台用过观察实践,向天葬师们学习请教而精通人体解剖知识的。密宗大师兼藏医名医洛桑·伦巴医术高明,精于外科手术,与他年轻时向天葬师多不丹学习人体解剖密切相关。17世纪末,藏医兼画家洛扎·丹增罗布在绘制《四部医典系列挂图》时,根据他对尸体解剖的实地观察,准确的绘制了心脏在xiong腔正中偏左的位置,心尖朝下,纠正了以往受宗教观念影响认为心脏在xiong腔正中而心尖朝上的绘图上的错误,同时对人体的食道、肝脏、六腑各部都画得更符合人体的实际。在17世纪便绘制彩色医学上都是罕见的,为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m.

    天葬师的职责是处理亡者尸体,这是天葬的中心环节。各地在施行天葬时具体做法有所不同,但程序和过程一般为:念经;煨桑;尸体处理;清理葬地。

    天葬时一般都要处理干净,不留死者的东西,但有的人家需要死者的天灵盖骨,以便以后烧成灰做成擦擦之用。西藏还有个别地方有天葬后保留骷髅头的习俗,如藏北的达木天葬台便用天葬台的骷髅砌墙。当生者看到狰狞恐怖的骷髅墙时,无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世事无常,警示人们需积德行善。

    从业人qun

    天葬师是一个像巫师一样的行业,他是天葬仪轨中的枢纽人物。综观整个西藏,担任天葬师的主要有这样三类人:

    第一种是村落中根子干净、作风正派,家境殷实的中青年,被村落公众认可并派任的业余天葬师。除了逢上自己的直系亲属,村落中的天葬操作基本固定由他们担任。他们认为这是积善积德、助人为乐、为自己来世积累善业,有种神圣的使命感,从来任劳任怨,毫不推诿。

    第二种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寺中派任的僧人天葬师。

    第三种天葬师是专业天葬师,它主要分布在卫藏。

    专业天葬师遍布于西藏的城乡,通称热甲巴(送尸人)。天葬师在送葬人的簇拥下一气赶到天葬台,把尸体陈摆在石台上才能歇歇气。

    天葬师是按劳取酬的,但一般不讨价还价,如果那样,人们会认为亵渎了神灵,也是对死者的极不尊重。因此,天葬师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种善业、功德来对待,而亡人家属则把天葬师当作为亡人向中yin帮忙的亲人,给予的报酬尽其丰富。在天葬台上,还为热甲巴准备了充裕的点心、su油茶和青稞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