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永宁十年八月,有大臣上书弹劾一等承恩公、兵部尚书苏慕远“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贪婪”六宗罪共计四十八条,并请立正典刑。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其实在此之前,就陆陆续续有大臣上过折子弹劾苏慕远。只是罪状没那么详尽,而李怀玉也一直留中不发。

    但这一次李怀玉却十分震怒,并下旨核查此事。承恩公也因此上了请罪折子,赋闲在家。

    慈宁宫,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晕了过去,再醒来时,整个人似乎都颓废苍老了许多。

    醒来的时候,只有花嬷嬷一人在她跟前伺候。见她醒来,花嬷嬷脸上一喜,“娘娘醒了?”

    她张了张唇,想要问,最后却还是闭上了嘴。这些年她和皇帝的关系不远不近,但皇帝对苏家,却也是颇为优容的。而今发难,只怕是铁了心了。

    花嬷嬷想要安慰几句,却也不知该怎么说。这毕竟不是小事,若苏家真的倒下,太后在宫里,虽不会有什么事,但也再也硬起不起来了。女子虽说出嫁从夫,但娘家也是很重要的。

    过了一会儿,太后似乎平静下来了,才问道,“皇上没有来过么?”

    虽然苏家现在有罪,但她这个太后晕倒了,皇上于情于理,都要过来看看的。

    花嬷嬷为难道,“咱们的人去的时候,皇上正和大臣商议着,便没有见着人。想必皇上忙完了就会过来了。”

    太后点了一下头,又出起神来,花嬷嬷便轻轻地退下去了。

    李怀玉是直到傍晚才过来的。虽然很不想来,但他也知道,如今盯着他的人太多了,只要有一点儿行差踏错,就会被人说成不孝。——对母家动手,且不顾生母,这样残忍的君王,也会引起大臣的抗议。

    太后见了他,却很是平和。她细细打量着这个儿子,李怀玉今年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精力十足的时候。眉英挺,眼明亮,整个人透露出一股凌厉的气势。

    脱去了少年时的青涩和温润,他开始变成一个真正的帝王。就连样貌,也从秀美变成俊朗。

    原来在不知不觉之中,他竟已经改变成了这个模样。太后有些惆怅的想着。

    “皇帝,你来了。”她缓缓的开口,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和无力。

    李怀玉点点头,在床前的椅子上坐下,询问道,“母后身子如何了?太医是怎么说的?”

    他明明知道太后到底是为了什么变成这样,却能够不动声色。太后忍不住便笑了一下,是她小看了这个儿子,不然……不过如今最紧要的却不是这个,“皇帝,承恩公……”

    “母后。”李怀玉打断了她的话,认真的看着她,“母后,苏家对成国是有功劳的,朕不会忘记。然而如今承恩公所犯的错误,朕实在无法为他开脱。不过母后放心,那不管怎么说,都是朕的母家。”

    虽然他这么说了,可太后却没有真正的放心,反而更加认真的打量起他来。

    她不知道李怀玉这话里有几分真心。——不管是真是假,事情已经如此,就算她不高兴,苏家也要倒了!

    她可以生病可以难过,可以指责皇帝不孝,但这些都于大局无碍。

    但从前,李怀玉还会就这样的问题和她争论,如今却已经学会不着痕迹的推脱了。

    知道自己不论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太后也只能道,“如此哀家就放心了。”

    她不是没有感觉到,这几日慈宁宫附近,多了许多人,怕也是皇帝派来监视的人,不想让她和外面联系。

    如今只望苏家能够沉住气,怀恩不要因此做错事,那么看她面上,皇帝也不会赶尽杀绝。

    虽然说是要等天意,但太后却还是往外派了人。不管能不能送出去,那都是她的态度。

    既是给苏家看的态度,也是给李怀玉看的态度。这件事,她也只能如此,她还要为自己留条后路呢!

    从前她觉得李怀玉并非她所生,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子登基的。但眼看着不成了,她也能想得开。林清是她的女儿,林清的儿子登基,对她来说,也是一样的。

    虽说林清自己没有儿子,可是大皇子从小养大的,跟亲生的没区别。何况林清也才二十五,并非不能生。

    她没有想错,送出去的信,最后是落到了李怀玉手上。他看着那信,微微一笑,“倒是识时务。”

    魏忠有些不解的问道,“皇上,太后明知皇上的态度,为何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