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原本听晗就很是固执的认为自己若是非要住到这皇宫之中,非要寻着这未知的人物的人生脚步走下去,那也就只有那满载记忆的承乾宫是最适合自己的地方。是以这会对胤禛解除承乾宫封条,让她搬进去的决定是没有半点异议的。所以至于封号什么的,那就是次要的了。

    只是听晗对于胤禛会这样‘明目张胆’的召告天下自己是他最心爱的女人的行为,仍是不免有些惊讶的。毕竟印象当中,爱新觉罗胤禛该是不可能为爱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来的才对啊!毕竟在爱新觉罗.福临之后,皇家对情之一字尤其是帝王的感情尤其戒备。

    这无疑会使听晗成为众矢之的。虽然在她之上,尚有一个在年羹尧倒台之前将非常受宠贵妃娘娘的存在。

    不过听晗并不介意。能够这样名正言顺的站在他的身边对她曾经是种奢望,何况现在这样?女人都是虚荣的,再明白事理,再不计较身份,也终究希望能够得到所爱之人的肯定。所以现如今,她非但不为成为众矢之的而感到害怕,反倒为此欣慰万分!

    何况,她相信胤禛的能力。自古后宫会特别混乱,除了女人们之间的斗争不断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皇帝过于软弱,耳根子过软,尤其是在感情上。

    所以虽然不愿意承认,但父亲顺治在这方面确实无法与胤禛相比,所以母亲当时所背负的压力是自己所不能比拟的。而胤禛是个强势、有威信的皇帝。前朝他都能在那么混乱的局面下震慑住,康熙末年那么混乱的局势他都能扭转过来。何况这区区后宫?

    再说了,此刻凤印的执掌者可是那拉氏而不是那懦弱的蒙古皇后。这个天生就是当皇后的料的女人。又怎么可能允许后宫出现什么不对之处?何况这个皇后清楚的明白自己若想安心的坐在这个皇后的位置之上,谁是她最大的助力。

    +++++++

    为了避讳皇帝的名讳胤字。所有先皇皇子的名字都必须改‘胤’为允。唯有胤祥,胤禛的意思是他不需要更改名讳。但胤祥却坚决不肯,执意跪求胤禛让其改名允祥。胤禛无奈,只得点头。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帝封允禩为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允祥为怡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由于还在丧期,康熙也还未入土,大大小小的祭祀便始终一直在进行着。人们不论真哭泣也好假伤心也罢,都在为那难得的千古一帝的离世哀悼着。说真的,这样磕磕拜拜的日子真的有些烦有些累,只是绝没有任何人敢有任何异议。

    但饶是如此,这期间仍是发生了三个小插曲。

    一是先朝的后妃之间的瓜葛。

    胤禛既然已经继承大统,那么德妃理所应当在拜忌康熙时跪在最前面。但说实话,论到身份尊贵。她实在还差一大截——尤其是那出身高贵的郭络罗氏家的康熙宠妃之一的宜妃,也就是现在的宜太妃对她最为不满。也因此,在拜忌康熙的时候,她毅然决然的毫不给面子的跑到了德妃的前面。惹得德妃气到不行!而后,宜太妃又称病坐四人软榻见胤禛帝而受训斥。

    胤禛随后就下令让宜妃的儿子之一的五阿哥允祺将她接出宫外奉养,并勒令其未经宣传再不许进宫。听起来这样的‘惩罚’似乎很仁慈。没有多少实质的东西。毕竟宜妃先是冲撞的是新君雍正的生母后又冲撞了新君雍正本人。但其实,这对在宫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宜妃却是天大的折磨!她的尊贵她的地位全部源于皇宫源于康熙对她的宠爱。如今。康熙已经不在了,她一离了皇宫就意味着她将什么都不是……但这不能怪谁。这是皇宫里所上演的永恒不变的风波。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怪只能怪她过分骄傲,以为如今的形势还是曾经。怪只能怪她没办法生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儿子……

    至于另一件事,则是传说中的母子失和事件。

    胤禛即位的合理性本就一直存在争议。如同野史所流传的,说他弑君夺位,修改遗照的传言多不胜数。胤禛所顶的压力本来就大的很,只是一直撑着没有外泄,免得被人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