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庭燎 是以前google爆竹的历史看到的,引用了网上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可google“唐代 爆竹”正安二年正月,塞外,柳谷县,宁和镇。

    元宵节,寿柏斋已十分忙碌。东厢里摆满了县里客人订做的精美花灯,几乎寻不到路。西厢的东西就杂了,大小都有,纸人纸马纸车,纸楼库,金山银山,船桥纸伞,花圈……店里弥漫着奇怪的味道,但是很快就能明白,这是浆糊的味道。

    不错,这里便是本镇最大的裱糊店,在附近乡里也是远近闻名,除了为死者糊制以上“烧活”,还承接糊顶棚、糊窗户等等。

    最昏暗的角落里,一个梳着双辫的少女一刻也不停地糊着元宝,不是行家也看得出她是个生手,但她却有一股认真奋斗的劲儿。

    天寒地冻,浆糊粘在手上很是难受,也不能洗,只能默默忍下去。手背青紫斑驳,裂伤处处,浆糊染了浮尘,手指一刻比一刻脏。

    全身都冰冷,好像快麻木了,只有手在飞快地动。

    可是,上天已待她不薄。

    那日堕河后,她很快便昏迷,醒来时已在岸边,也不知被湍流冲了多远。那不明来处的箭只是勾住了她臂上的盔甲,没伤到皮肉。脱了甲胄,艰难地走了一段路,几乎冻僵之际,又有一支为军队运送物资的商队刚好返程路过。

    大家见她是个女子,自然讶异万分。她只好编了个谎说家乡被回鹘虏去许多人,趁这次溃败才侥幸脱身。众人都心生怜悯,对她照顾甚为周到。

    身体甫一好转,她便坚持告辞离去,这一年的除夕夜,是在一处破庙里渡过的。

    幸好身上有些许银子,辗转走过几个村落,最后,借住在此镇一户仅余老婆婆和小孙女的家中。

    可是,银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她便来央求寿柏斋的老板雇她做活儿。刚巧正月里头两天,镇里一个财主忽然没了,丧事要大肆操办,而店里有些裱糊匠又回乡,十分忙不过来,老板只好勉强答应。

    那个名动天下的探花郎逝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急需挣钱的崔敏儿姑娘。

    近晚,店里还有两三个没完成活儿的匠人。这难得一见的大宗生意眼见是能提前完工了,老板一乐,竟然大发善心,沽了一瓮酒来请他们喝,暖和暖和。

    匠人都是本分人,哪敢高估了他的盛情,小喝一口便赶紧做活去。老板一会儿就眼神浊了,脸也红了,自己在那儿唠唠叨叨:“往日庄宗老陛下在的时候,哪有这般好日子?穷得活人都吃不饱,还能顾得上死人吗?也是这一两年手里有银子的人才多起来,死人的事也越发讲究了”,他高举了大酒杯向东南方致意,“这可都是当今陛下赏下来的一口饭呐。”

    角落里的崔捷双手停顿了一下,短暂的笑容稍微点亮了脸颊。

    老板越说越是兴奋:“陛下已经大婚了,希望娘娘早点生下小皇子,教得他日后也像陛下一样。”

    他踉踉跄跄地跨过满地的纸船、纸伞,想到那安放在壁柜里的观音菩萨像前说出自己的心愿,却不想脚下一滑,满满的一杯酒便倾洒在大法船上!

    大家吓得连忙挤过来看,那酒竟把船头的地契纸淋湿了一大片。原来本地丧葬习俗,头一件事情便是烧这法船,船上有果有鸡有钱,送给开山地主武夷王,让他开心收了地契,永保此墓不会被魁魅魍魉侵占。

    老板顿时酒醒了几分,嚎叫着说:“这这这,这可怎么办?”又大发雷霆:“是谁把浆糊倒在地上?!”

    匠人们面面相觑,地契纸可是财主家请了本镇第一风水先生徐存中写的,若是知道他们出了这漏子,弄坏了兆头,可不将他们都骂死去?

    老板一双小眼死命瞪着这几个人,屋内霎时一片静默。片刻,有个微弱的声音从角落里传来:“我……我可以试一下仿写他的字,师傅们重新做一艘法船,咱们就可以偷偷换掉了。”

    所有人都看怪物一般看着她。她走近一点,看那零落糊掉的墨迹,大概也猜得出前后文,不外乎“日吉时良,天地开张,年通日利,万事恒昌,东至甲卯乙为界,南至丙午丁为界……”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