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走出后厨,外面早已夜幕星河。

    竹苑檐顶极高,屋檐下每隔两尺便挂着一根约莫十尺长的金丝,金丝末端所悬一个拳头大小的玉珠,长长回廊一排望去,玉珠各自散发着青白光晕,将走道照得宛若白日明亮。

    一大一小走在铺满玉珠灵光的廊道上。

    沉寂许久,静默之中忽然响起了沈越山的清冷声线,低声道:“听说静阳城有家铺子的布匹品相不错,过两日带你去裁几件冬衣,不然过些日子去天府大会,怕你熬不住,庚辰仙宗那边气候还要更冷些。”

    说着他低眸看向容荒,道:“以你的年纪也该入道了,待你彻底养好些,我便教你心法。”

    寻常宗门里,根骨好的弟子从会走路就开始修行,根骨稍差些的从三岁开始,容荒骨相约莫四五岁,在修真界已经算入道甚晚。

    “好啊。”容荒坦然应道:“我等义父教我。”

    他视线轻轻从沈越山刮过——如果两个月后,你还活着的话。

    静阳城是海谷方圆九百里最大的一座城池,位于主峰旁,有许多无念宗弟子往来闲逛,也有其他宗门散修到此游过。

    除了喜欢静阳城友好氛围的仙修会在此地长住,其余在城中生活的则多半是普通百姓。

    沈越山所居山脉偏远,御剑至静阳城需要半个时辰,他如今不方便动灵力,召不出本命灵器自然也就无法御剑。

    世上并非只有御剑一种办法,沈越山让周江南去后山带回一根有三指粗细,及人腰高的竹子。他坐在长廊檐下,用匕首细细在竹身刻下一道符咒。

    周江南也不知道沈长老是怎么办到的,他只是听沈长老的话去后山砍下竹子拿回来。

    他见沈长老在那根竹子上刀锋凌厉的削了几下,松开手后,那根竹子竟散发出淡淡灵光,没有任何人驱使便漂浮在半空。

    “这……这……”

    周江南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结巴得说不出话,憋了半天憋出一句:“它会飞啊!”

    沈越山淡淡解释:“是聚灵阵和指路符。”

    周江南惊诧道:“这两种不同的修行方式,居然能融在一起?”

    “一点小伎俩,想学的话等我回来教你们。”

    沈越山纵身飘然坐到竹身上,朝容荒伸了伸手,腕骨系着的一抹猩红细绳冒出捆到容荒腰间,轻轻一拉就把人拽了过来。

    容荒本以为会被沈越山抱住,可谁知绳子缩到一半不动了,转而在他身上多绕了两圈。

    头顶响起沈越山淡然嗓音:“这是你要学的第二课,御剑,今日我带你先熟悉一会儿,且放心,这根绳子虽细了些但牢固,不会让你从空中掉下去的。”

    这叫什么话?什么叫不会让他掉下去?

    容荒想了想他现在幼儿的年纪和稚嫩的样貌,在想想前两天那顿折磨人的饭,顿时心生不妙。

    他仰过头想看一眼沈越山,却只能看到在风中飞扬的银白衣摆,灵动得宛若一群飞舞的蝴蝶。

    周江南不忍心劝道:“沈长老他还是个孩子。”

    修真界哪有四岁学御剑的孩子,起码得到六岁吧,四岁的孩子连剑都拿不稳,怎么御剑?

    “我自有考量。”沈越山心里有数,另一只手的指尖点了点引路灯,令道:“走。”

    引路灯牵引长竹,凌空飞起朝静阳城的方向飞驰而去。

    随着竹子的行迹,周江南甚至能看到竹子末端吊起的小孩摇摇晃晃跟着起飞,板着的脸臭得难看。

    “沈长老,这样会不会太苛刻了!”

    周江南呼唤:“他才四岁——”

    可惜沈长老早已行远,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

    海谷九百里稻田璀璨,天如碧洗,空气当中隐隐蕴藏灵韵稻香,令人嗅之心旷神怡。

    至静阳城半个时辰的路程,在沈越山改良融合的咒法上缩短了近一刻钟,落地后他将竹子拿在掌心,红线被收回。

    他垂眸看了两眼周身气压极低的容荒,温声道:“早些修习御剑与你有益,为何要生气?”

    容荒扯扯嘴角,“义父觉得呢?”

    他随手一指旁边进城的人们,冷笑道:“义父可以看看谁家稚子如我一般是被挂着带过来的。”

    无念宗位置在修真界较为偏远,远离中心就意味着离危险越远,静阳城周遭的城镇百姓和仙修弟子们都习惯了安逸的慢生活。

    加之无念宗修行的又是自在无为道,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把咸鱼刻进骨子里了,所以不少人都带着自家孩子过来闲逛。

    细细一看往来的人群,十个里就有两三个带着稚子,抱着或牵手,纵使御剑过来也是小心的护在怀里……

    总之没有一个是挂在剑尾的。

    沈越山琢磨半响,眸中划过恍然之色,他二话不说俯身抱起容荒,向上颠了颠,未曾想过沈越山会突然靠近,容荒两只手环住了沈越山的脖子,稳住身形。

    这样近的距离。

    他甚至能闻到来自沈越山身上清冷的松雪香,这样冷而凛然的味道却似乎带着别样温柔,要将他包裹。

    “不用艳羡旁人。”

    耳畔响起沈越山一贯清冽低沉的声线,容荒能感觉到沈越山在他背上轻轻拍了拍,慰藉道:“你有义父,乖,不怕。”

    容荒一时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