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回到厂里,他没往宿舍走,而是走在了二车间的路上。迎面遇到李丰年。

    李丰年听说了赵新诚和陈芷欢处对象的事情,真是担心什么来什么,这两人说般配也般配,说不般配也不般配,哎。

    “你小子,我之前想给你介绍对象,你不答应,结果是看上人小陈了!”

    “李叔,这都什么年代了,可以自由恋爱的。”

    “我就是担心你们这家庭,还有思想觉悟问题。你说说,你们能不能处到一块儿去。你也25了,这要是耽误半晌最后没成,可怎么办?”

    “叔,你别瞎担心啊,别看我学历低,可是我思想觉悟高着,积极、进步和陈芷欢同志那叫一个聊得来。我们经常探讨些,咳咳,文学啊,诗歌啊,还有毛主席语录!”

    “你就吹吧你。还有你知道人小陈是什么家庭吗?她妈妈是高中教师,爸爸是化工厂的领导,我是担心你们以后谈到结婚的事儿出岔子。”

    赵新诚愣了半秒,又马上掩饰自己冒头的焦虑,佯装轻松,“我一向招长辈疼,你问问那冷冻库大爷谁都瞧不上就肯定给我冰块,还有那食堂的大婶,回回给我打肉打得最多。您甭担心。”

    李丰年听他胡诌得没完了,虚拍他一把,“你就扯吧你,行了,既然你们都有这方面意思,就好好处。之后有什么要搭把手的记得告诉我。”

    赵新诚再三谢过,又往车间走。听到背后李丰年叫住他。

    “你不回宿舍,还去哪儿啊?”

    赵新诚回头看着他,眼神坚定,朗声回答,“加班!多攒点儿钱娶媳妇儿。”

    李丰年想想那加班工资,一天三毛钱,笑笑,觉得这小子确实不一样了。

    >

    陈芷欢和袁立先再次来到广丰啤酒厂,心情已经也是大不一样。当时的忐忑、兴奋已经转变成了熟悉和安稳。

    厂里和广丰之前已经通过气,这回过来主要是再沟通一下购买台数和金额,深入学习一下技术。陈芷欢上次在广丰露了脸,颇受好评,也属于是大功臣了,这事儿让她继续跟进是最合适的。

    二人和黄建平一阵寒暄过后,直奔主题,双方交流了设备和技术问题。陈芷欢这段时间也记录了不少生产问题,之前没机会讨教,现在拿出自己的本子一一问询起来。

    黄建平最对东来的人印象不错,踏实好学,这次拿了进口指标,也通知他们一声。而且这次德国方面的专家也要过来指导,他盛情邀请二人多待一阵子,和国外专家沟通沟通,总是好的。

    于是两人本来计划待个三五天的行程,突然变成了半个月。

    陈芷欢住在广丰啤酒厂的招待所,早上随袁主任去厂里参观学习,跟工人师傅交流技术经验,下午自己一个人出去转转。广丰有全国第二大的书店,比几年后,规模不算大,但是现在看起来却是不小的。

    想着下个星期要和德国方面的专家打交道,陈芷欢想学几句德语,结果逛了半天都没找到德语词典。这年头英语热,德语没那么流行,书店的小妹让她去收二手货的地方找找,没准儿有惊喜。

    “同志,你知道哪里有卖二手货的吗?”陈芷欢在路边花三分钱买了份儿烤红薯,顺便打听打听。

    “你往那边儿走,走到头向左拐,里面有个邋里邋遢的老汉就是了。他干这个二十多年了,你想找什么都有。”

    陈芷欢一听,觉得有戏,道了谢径直走去。

    那小贩描述得确实没错,这巷子最深处有个小房间,看着破旧不堪,堆满了各种样式儿的东西,旁边坐着个老汉在晒太阳,嘴里哼着什么戏曲调子。看起来得有五十多了,头发胡子留得老长,脸上有块疤,看着有些吓人,衣服不知道打了多少补丁,生活应该不太好,但是他神情舒展,看着还挺悠闲。

    “师傅,你这儿有德语词典吗?”

    老汉不知道是耳背还是不想回答,陈芷欢问了三遍他才分给她一点注意力。他扫一眼陈芷欢,又移开视线,淡淡开口,“想要什么自己找。”

    陈芷欢看着那堆积成山的二手货物,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干脆放弃了。心道这老汉还挺怪,有生意也不做。

    后面几天陈芷欢在城里转了几圈也没找到合适的词典,一天中午和广丰啤酒厂的女同志一起吃饭时,偶然提到这事儿,那女同志居然还有办法。

    “找不到的东西,你去城南那个老汉那里找,他什么东西都有,就是脾气有些古怪。”

    陈芷欢一听,就知道她说的是那天那人。她寻思只能再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