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作者有话要说:听了读者亲提的意见,改了一下文

    夏清莲也听说了努达海宠妾灭妻的流言,再一联想,不难明白那个芽儿的身份。

    文官和武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所以夏清莲和雁姬并不熟悉,但一想到原著中那个几乎被自己的丈夫和新月逼疯的女人,也不免有些同情。事实上,雁姬如今的情况,比之原著已经好得太多了。毕竟,这次她的儿女并没有被作为格格的新月迷惑,而是坚定地站在母亲这一边,对那个吸引了父亲全部心力的婢女芽儿,充满了敌意。

    芽儿不是格格,也没有一个作为世子的弟弟,没有任何人为她保驾护航,她所能仰赖的,不过是努达海的宠爱。

    夏清莲平日里与各家夫人们交往,也大多都是同情雁姬的,毕竟夏清莲交往的夫人都是正房奶奶,谁也不会喜欢一个可以把正妻压落底的姨娘。

    夏清莲对于他他拉家的事情,也不过听过就算了。她如今最为关心的,是夏安瑜的婚事。

    夏安瑜自被提为庶吉士后,明里暗里打听他婚事的人,便多了起来。

    不过夏安瑜到底是家世不显,好在少年得志,满三年散馆之后,只要成绩优异,便能留任翰林,很是清贵。

    所以,一般打听他婚事的人,都是文官清流,虽都非豪门,但都门风不错。

    夏清莲虽然对于给十六岁的侄子谈亲事有些不适应,好在也能理解如今的社会惯例如此,便也认真地为夏安瑜考量,想给他说一个好姑娘,筹备筹备,待得明年成亲,也就不会显得过早了。

    夏清莲在夫人们中还是极有人缘的,打听起事儿来也便宜。夏家到底根基不深,夏清莲也没想过要给夏安瑜找个高门大户的妻子,姑娘若是下嫁,难免带着优越感,怕会压得夏安瑜抬不起头来。

    夏清莲也问过夏安瑜的想法,偏夏安瑜说一切都听她的。夏清莲无法,也确实不方便让夏安瑜自己去相亲,只好打起精神,自己打听。看来看去,最后瞧中了工部员外郎张家的嫡女张雅。

    张雅性子爽利,却又不过分要强,长得不说是绝色,倒也明媚动人,琴棋书画虽说不上精通,但也都会一些,看起来有些中庸,夏清莲却觉得适合夏安瑜。夏安瑜才十六岁,就已经是庶吉士了,在他这个年龄,有这样的成就已经是难得的了。夏清莲希望他能够稳扎稳打,站稳脚跟,作为官场新人,不能好高骛远。所以,夏清莲也没有想过要用林海的人脉,给夏安瑜铺路——一步登天,并非好事。所以,一个能帮他打理好家事、却又不会一味钻营、催促他上进的妻子,才是最合适他的。而张家姑娘又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通文墨、懂诗书,能和夏安瑜有共同的语言,却又不会太清高到认为丈夫高攀了她。

    稳妥起见,夏清莲又托了林海打探张员外的为人。

    张员外郎是个踏实做事的人,不善讨巧,能升到如今的职位,都是凭借踏踏实实做实事挣来的功劳。家中只一结发妻子,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如今才八岁,可惜念书上面天份不够,倒是颇为着迷于奇yín巧计,爱捣鼓一些机关玩意。女儿今年十四岁,倒是聪明,又因母亲身子骨差,小小年纪开始就帮着母亲管家。

    林海对张员外的评价很实在,只是觉得在教育儿子方面,太过放任。夏清莲却不这样认为,清朝重科举,大量的读书人都投身科举,考中的不过少数人,造成的是严重的人才浪费,拖缓的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士农工商,工也仅仅排在第三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样先进的观念,根本还没有人能够意识到。

    不过,如今随着永璔在军工方面的科技改革,民用科技也迟早会被带动得到发展。

    打定了主意,夏清莲便托人私下和张夫人提了提,得了允诺,便遣了媒婆上门提亲,因张雅尚未及笄,便将婚期定在了明年的吉期。

    两家有条不紊地开始筹备起了婚事。

    夏安瑜的婚事自然由夏清莲操持。夏宅全部翻修,又买下了隔壁人家的一个院子,扩建了一番。也幸好如今省亲别墅大多都已经过了土木建设的阶段,材料及人工都不再是天价,所以凭着夏清莲自己手中半成多宝轩的干股以及夏安瑜握有的成药堂三成的干股,造新房、下聘礼,都颇为拿得出手。

    却也正是因为这份宽裕,招了贾家人的眼。

    贾家的省亲别墅已经修建完毕,戏子、尼姑也都采买回来了,一切准备就绪,贾政也上了折子请娘娘省亲,乾隆批了,德嫔定在八月初一的黄道吉日回府省亲。

    因为修建省亲别墅,贾府几乎被掏空了。王夫人这些日子想的都是银子。偏生周瑞家的听了女婿的话,说林家夫人的侄子要成亲,林夫人大肆买地建房,花的怕不是林家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