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随着小太监的轻声禀高,房间里的四人心境都有不同的变化。

  卫伯玄大将军和严公公都是不动声色的退到一旁,似乎已经给太子殿下留出了面圣的位置,而皇帝陛下的样子看起来就更精彩一些,只见他意味深长的看了四皇子夏承言一眼,才笑呵呵道:

  “伯玄,你说这日子是不是怪,几个儿子好几天也没来问安,这一来就全来了。”

  被问话的卫将军还没来得及回话,倒是夏承言小声的插了一句嘴:

  “父皇,儿臣只是刚好有事求您。”

  卫伯玄将军听了,只能跟着在一旁轻声赔笑,没多说什么。

  “没规矩,让你插嘴了吗?”

  皇上的声音不是很高,也看不出太多的不高兴,眼见夏承言悻悻的闭上了嘴,他又转过身来对那小太监道:

  “传!”

  “传太子殿下!”

  小太监得了圣上口谕,不敢怠慢,赶忙爬起身来一边小跑一边对外高声喧道。

  太子今日是有备而来,出发之前还专门沐浴更衣一番,加之他面向本就生得和善,远远看着他走进来竟然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儿臣夏承宇拜见父皇,给父皇请安!”

  走到龙案前的太子,双膝跪地,一叩到底。

  “起来吧,没外人。”

  皇上平淡的冲太子抬抬手。

  “臣见过太子殿下。”

  “臣弟见过太子殿下。”

  皇帝在旁,断然没有像太子行大礼的规矩,夏承言、卫伯玄、严公公都是对着他轻轻点头,而太子也对他们三人一一示意。

  “承宇……”

  皇上轻唤一声,刚刚站定的太子殿下立刻恭谨的答道:

  “儿臣在。”

  轻轻扫视了一圈御书房内的众人,皇上带着三分玩笑的口气道:

  “你说今日怪不怪,已经有三四天没人来给朕请安了,今儿个老四一来,没多久你也来了,你说等一下老二老三他们会不会来啊?”

  太子站在一旁,深吸一口气,他想了无数种可能和应对,却没料到圣上会突然问这样一个奇怪的问题。

  作为一国储君,陛下的长子,太子殿下多年来为人处事一向秉承低调、谦逊二字,除了和二皇子的争斗导致平日里会有嫌隙和摩擦外,东宫派系一向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可今日不知怎么了,得知自家老四带着夫人和妹妹出了一趟皇宫,神秘失踪了一个时辰后又立刻回宫面圣,再联想最近一月四弟与之前天壤之别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太子殿下心里总觉得自家老四演了一出“带着妻妹做掩护,却有神秘计划”的好戏。

  这样的想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以至于太子殿下宁愿冒着被父皇怀疑的危险,也想亲自赶到御书房去瞧瞧。

  “回父皇,儿臣正是想到已有几日未曾向父皇请安,所以才会今日前来。”

  太子殿下稍一调整,立即作答。

  “什么时候,你也学会答非所问,避重就轻了?”

  皇帝声音平淡,却不怒自威:

  “朕让你回答的是,老二老三今日会来给朕请安吗?这个问题,答对了有赏,答错了受罚!朕记得你之前上过一个折子,里面的内容是希望兵部侍郎武格能升任的明州大将军,朕知道武格是你的门人,但具有相同资格的候选人至少有三人,朕便一直押着没批。”

  皇帝眯起眼睛,看了一眼在一旁略有一丝惶恐的太子,继续道:

  “老二也给了朕一封奏折,他提议的则是神武军中郎将刘子安,今儿个就让朕看看你的眼光如果,若是这题你答对了,朕就升武格,你答错了,那人选自然便是刘子安。给你降降难度,你就只猜老二一人既可。”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听出了话里的玄机。明州大将军,乃是一州武官之首,统领一州十余城镇十数万精兵,不管是兵部侍郎武格大人还是神武军中郎将刘子安将军出任,都会给自己的派系带来莫大的助力,对于太子殿下和二皇子的争夺恐怕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若是太子猜对了答案,皇上再一追问缘由,惹了圣怒,只怕接下来……只怕也没有接下来了。

  夏承言静立在旁,用眼角观察着父皇和大哥,他自己也在思考,若是太子的问题问到自己身上该如何作答,这道送命题要如何才能写出正确答案?

  “回父皇,儿臣以为,二弟今日会到。”

  太子并未话太多时间,很快便有了答案。

  “为何你敢确认?”

  果不其然,皇上还是问出了大家都料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