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仅仅过了一个中午,关于四皇子夏承言在早朝上的提议便传遍了京都官场,关于信访办和文工团的建立则成了今日百官中最热门的话题。

  京都内有一条长长的天河,将繁荣宏伟的城市分成两个部分,北面占了四分之一,南边占了四分之三。。

  河的北面就是皇城,一座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城中城,那高墙之下的天河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护城河。

  而河的南面才是真正的京都,繁华的街道、喧闹的集市、灯火通明的花坊、人声鼎沸的酒肆。唯独天河南面沿河那条距离皇城最近的街,反倒是显得冷清,这里住着的都是达官贵人,并没有平民百姓立足的余地,就好似这些人住的离皇城越近,就能离皇上越近一样。

  安静冷清的滨河大街上,并排坐落着许多府邸,这些府里大人似乎都认为谁家的府门越气派,自己也能过得越好一般,所以每座府门口都蹲着一对百般无聊的石狮子。

  位于滨河大街正中的一处豪门大院,今天格外的热闹,短短半个多时辰已经来来回回有四五辆豪华气派的马车停留在此,车上的大人下了车后都低着头,匆匆进了大门。你若是靠近大门口一看,便能瞧见一个镶着金边的木制牌匾,端端正正的刻着两个大字:韦府。

  不错,这正是当今夏国朝堂内炙手可热统领吏、户、礼三部的左相韦长歌韦大人的府邸。

  入府一路往内,既有假山花园,又有草坪浅水,好不精雅豪阔。最近刚到的一辆马车上下来的这位大人,埋着头并未去往前厅,而是跟着奴才的指引,一路来到了后院的议事小厅。

  随着这位年轻的大人走入厅内,屋内的三位老者纷纷站起身来,向他行礼。

  “老臣参见太子殿下。”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左相韦长歌、吏部尚书何崇、礼部尚书姚子睿、户部尚书范斌四人一起埋头鞠躬,迎进了遮掩入府的太子夏承宇。

  并没有过多的客套,太子自动坐上了主坐,并示意四位大人起身。

  “你们说四弟这几日的蜕变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虽然一向与老二走的近些,可从来没有插手过政事,也没和大家争过什么,可这结婚才几天,怎么就和变了个人似的。”

  夏承宇虽然看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可他的语气中分明透露出一丝焦急。

  左相韦长歌向来是忠实的太子一党,早年在太子还没被册封之前便坚决的拥护着大皇子直到今天,若是太子日后成功继位,只怕他不仅能稳坐两朝宰相,权利和地位也都会更进一步。

  “回太子殿下,依老臣来看,四殿下的事情您不必太过担心,即使最近接连提出了不少好的政策出来,可他在朝中的势力还是太过薄弱,远远不是您的对手。”

  韦长歌见太子有些焦虑,便在一旁轻声安慰。

  太子摇了摇头,沉声道:

  “我自然是不担心老四和我争些什么,我怕的是一切都是老二和他配合演的戏。所有关于秋闱之争、信访办和文工团的建立的事情,都是老二在背后策划,让老四出面只是为了降低我的防备,让我不好出面干涉。”

  “可有这么大的风头,二殿下为什么不自己出头?”

  吏部尚书何崇不明所以,便在旁轻声问道。

  “若这些提议由他讲出,或许能博取父皇一时的好感,可从长久来看,却容易遭到我门下不少官员的阻挠,若是交给老四来讲,既能达到拉拢的目的,还不容易引起我的敌意,等这些伏笔的羽翼丰满起来,我便不好处理了。”

  太子心智本就不是常人能及,经过左相一番安慰,早就已经平心静气,这吏部尚书何崇掌管全国官员的任免、调动和升降,乃是自己方的一大助力,太子见他疑惑,便耐心给他解释起来。

  “还是殿下考虑的周全,不过老臣还有个大胆的想法”

  左相韦长歌不动声色的拍了个马屁,却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可能:

  “四殿下的一切变化都发生在婚后,这些会不会和那霄国的霄筱公主有关?”

  看着太子殿下惊异的表情,韦大人似乎自己都不太相信这个推导,只得无奈的摇了摇头。

  提到自己那个漂亮的弟媳,太子的脑海中立刻回忆出了他这两日见到她的一举一动,似乎没什么异样,她和四弟就是平常恩爱新人的样子……那么优秀的女人不知道怎么会安排给了老四……

  突然,太子脑中灵光一闪,似乎抓到了一点什么东西一般,立刻低声道: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任何一种可能都不能变成意外,关于我那个弟媳,我会去查。另外,一会儿申时父皇会在御书房会见六部尚书和老四,承宇烦请何尚书、姚尚书、范尚书三位大人全力支持我四弟的建议,但切记不可让两个新衙门失去我们的眼线。”

  “微臣遵命,一定安排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