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送别了刘莉,安宁溜达回自己家。

  在回家的路上,安宁开始思考未来该怎么办。

  好消息是,现在还有三年时间。

  坏消息是,只有三年了。

  在这三年里,自己必须学习,必须成为四中的年级第一,然后才能去挑战和刘莉的约定清华大学。

  为了成为年级第一,他必须补齐自己的短板。

  昆市所在的省份,最近开始实行3+1+X的高考模式,就是语文、数学、英语加上大综合跟X科。

  安宁高中的时候选的是物理X科,这个科目和数学一样,都是安宁的强项。

  至于大综合,高考那一年安宁记得大综合全是选择题,是比较容易混分的科目。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语文和英语,自己得想办法把这两科补起来。

  安宁一边骑车回家一边犯了难,因为他的哥们里就没有语文和英语强的。

  陈海辉齐海华和他组成了后来的物理班三贱客,整天在班上说怪话搞小动作,那两人的语文和英语都是一言难尽。

  得找一个语文和英语好的人来带我学习才行,再不然就是想办法自己攒钱弄个补习班上。

  安宁的爷爷是个老顽固,坚决不肯额外出钱给安宁上补习班,认为那些都没有必要。

  所以要去补习班补习英语,就只能自己攒钱了。

  安宁想着这些,骑车骑进了干休所大院。

  安宁的爸爸离婚了,一个大男人没法带小孩,所以安宁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住一起。

  安宁他爸是个港务局的职工,安宁的爷爷奶奶可是南下干部,这会儿住在干休所里。

  安宁也就从小成了干休所的孩子。

  地方的干休所一般都不大,毕竟地方上能享受国家退休待遇的人并不多,企业职工什么的有自己的养老渠道。

  安宁住的干休所就这样,正好在闹市区中间,一共两栋楼,一个小院子,还没有旁边银行的家属院大。

  安宁虽然住在家属院里,但是平时院子里并没有什么地方让他们小孩子玩,都得出来玩。

  他们平时都和旁边银行家属院的孩子一起玩来着,早就混熟了。

  刘莉的家则在马路对面,国有企业的院子里,安宁能认识刘莉还是因为小学的时候刘莉上学要从安宁家门口路过,然后两人还一个班,一来二去就混熟了。

  后来国有企业改制了,刘莉的父母就下岗了,虽然还住在国有企业的家属院内,但平时主要在菜市场当二道贩子。

  安宁的爷爷去买菜经常光顾刘莉父母的摊位,一来二去也混熟了。

  安宁复习着这些内容,推着车走进了干休所的家属院。

  他注意到自家楼下的摩托车。

  记忆悄悄苏醒,告诉他那可能是老爸的摩托车。

  安宁的爷爷一直让老爸安子木踩单车去港务局上班,这样能锻炼身体,减脂。

  但是老爸一直借口说安宁要骑单车去上下学,不干。

  其实老爸就是嫌弃港口离市区远,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才到,不肯骑车去。

  按说不骑车去也行,反正港口有班车,坐免费的班车去上班也不是什么问题。

  但是安宁老爸安子木不乐意,觉得受限制,所以攒了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

  安宁走进那摩托,看见摩托的气缸上用彩纸贴了一行字:伴我走天涯,立刻就知道这就是老爸那辆爱车了。

  记得老爸这辆车骑了有十年,一直修修补补陪伴着他,后来终于太老了,没办法车检继续上牌,这才报废处理。

  从那以后安子木就恢复了坐班车上下班,至于骑单车上下班这件事,安子木从来没有考虑过。

  再后来安子木因为身体太差,喝酒中风瘫了,明明才不到六十岁,就只能内退,然后在家每天复建。

  还好他勉强能自己走动,不用请人来照顾,不然安子木那点退休金,根本不够请护工烧的。

  安宁看着这宝刀未老的摩托车,认真思考着要怎么样才能劝说老爸每天骑车上班。

  这样一来他还能在港务局多干几年,到六十五岁才退休,也能大大的减轻做儿子的负担……

  ——等等,我在想什么啊!

  安宁摇摇头,怎么能用这么功利的想法来想爸爸呢?

  应该让老爸把身体锻炼好,将来好安享晚年。

  安宁纠正自己的想法后,拿着钥匙把自行车放进车库,出了库房的门转身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