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想是这么想,李鸿章嘴上还是说:“刁民造反,国难当头,恩师乃我朝之栋梁,可千万要多保重身体,莫不可因忧虑而伤了身体。咱大清国毕竟经营了两百多年,还没到抽心一烂的地步。胜败乃兵家常事嘛,恩师也不必过于懊恼。依学生看,那些长毛贼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

经得意门生这么一劝,曾国藩马上又来了精神。他从椅子上坐起来,目不转睛地上下打量了李鸿章一阵子,说:“为师蒙受皇太后之恩被封为钦差大臣,自当效力于国家,虽死无憾。只是纵观全局,眼下长毛贼势大,且锐不可当,而我湘军将士损折无数,朝廷所派的守将也一蟹不如一蟹。如今——为师是徒有刘玄德,却没有五虎将呦!”

李鸿章一听,心中暗暗惊喜,原来恩师是想求助于他这个学生了。他赶紧答道:“恩师若不嫌晚生无能,您可随时吩咐。晚生虽不才,但愿意效犬马之劳。更何况当年晚生之所以投恩师麾下,只因与恩师志同道合,不图荣华富贵,只求尽忠报国!”

李鸿章的一席“豪言壮语”,让曾国藩连连点头表示默许。

见李鸿章一心一意地效忠自己,又道出了他远大的志向,曾国藩对此很是欣慰。于是,他一面向朝廷举荐李鸿章,说他“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才堪大用”,可以担当上Hai方面的主帅;一面吩咐李鸿章立刻回到他的老家合肥一带去招兵买马。

朝廷的旨意还没下来,曾国藩就催促着李鸿章动身了。

因为他知道,有了自己和李莲英这层“特殊关系”,就没有办不妥的事儿。

李鸿章动身之前,曾国藩又一次把他叫到密室里,推心置腹地对他说:“少荃(李鸿章字)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朝自圣祖皇帝平定‘三藩’以来,就从不让我们汉人掌管兵权。

今日朝廷竟破天荒给了这样特殊的恩惠,这就说明朝廷也知道——光指望他们满人的老祖宗传下来的八旗兵已经不行了,这绿营兵就更不用说了。既然朝廷特许办团练,我们何不趁此抓点武力?——但为师还要奉劝你一句,一定要切记,兵权兵权,有兵才有权,一定不能过早地就显露锋芒。想当年,为师就是在这上面吃了大亏,你一定不能再重蹈覆辙……”

李鸿章心领神会:“恩师教诲,学生铭记在心!”

“去吧,你回到家乡,也仿为师的湘军搞起武力来……就叫淮军吧。”

回乡之后,李鸿章倚仗着曾国藩这棵“大树”,向家乡百姓鼓吹——自己如何如何“临危受命”,

志向如何如何之远大。

一时间,当地的地痞流氓、无业游民、乡绅土豪等从者甚众。

很快,他的淮军就发展到了六七千人。李鸿章觉得自己的队伍也像个样子了,应该让自己的“恩师”看一看,也算是向他作一个汇报。

于是,李鸿章带着自己的淮军来到了祁门,接受曾国藩的检阅。

在看了淮军的阵容和战法的演练之后,曾国藩十分满意,当下就拍着李鸿章的肩膀赞赏道:“真没想到,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就编练起了这样一支队伍,其战斗力绝不在为师湘军之下。实堪称赏,实堪称赏!少荃,你在为师这里可真是屈才了。你放心,过几天朝廷的旨意一下,你就可以出师去大展宏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