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病毒般蔓延”后,陈宁建凭借着他主打诗《生命的独白》享誉一时,不同的媒体还专门开办特别节目来研讨他的现象与他的诗集。

    文字创作嘛,只要不是瞎组合,组合得有逻辑,有道理就够了。

    写得普通一点的就被划分到叙事诗,有点感情(关键词)色彩的就归类为抒情诗,要是奔放点的,当然是自由诗,如果真摸不着头脑的诗,也行,直接归到散文诗里头去。

    一片叫好之声,质疑的声音都被权威和大众的称赞压下去,淹没了。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没有哪个公众人物会对大器晚成,坚韧不拔,逆境创作的“小人物”的成功进行诋毁,大家需要一个模板,一个励志的模板。

    据说《敢动世界》的知名栏目组已经在和陈宁建进行接洽,希望能从他的成长心路历程找到可以感动世人的题材。

    陈宁建成功了,他功成名就,傲然环顾周遭的所有人。

    居养体,移养气。

    陈宁建住进了开发商提供给他免费居住的豪宅,出入有赞助商提供的车辆,前呼后拥地奔赴各处欢迎他的场合,赚取着出场费过着潇洒的生活。

    他已经不需要再创作了,只需要露个面,一个微笑,一个手势就够了,狂热的粉丝们只要看到他就受到很大鼓舞。

    气派辉煌的背后,陈宁建有一丝丝的不安,他担心这样的生活会来得快,去得也快。

    把眼前的一切留下来,绝不能让它从自已手里流走。

    陈宁建私底下开始绞尽脑汁进行创作,可身为“国民大诗人”的他,创作出来的作品承载着多少人的期盼,他犹豫了,生怕作品不受人待见,毁了他所拥有的现状。

    每次提笔,按键盘的手屡屡放下,移开。

    他变得沉默寡言,动作也少了。精辟的言语和火花闪耀的字词不见了,为了保护自已的形象,他把流传在市面的言论,诗集总结成套路,每逢面对公众,他就把这些套路使用出来。

    久而久之,套路成了烂招,大伙的热情被新的“横空出世”明星吸引,陈宁建热潮消退迅速。

    东郭典把陈宁建的境遇告诉了南郭忠信,他道:“半年了,差不多咯。我们可以下套,收网。”

    “嗯,动手!呵呵,就照我们的既定方针办,果然不出你的所料啊,你确实非常了解陈宁建。”南郭忠信赞叹东郭典的神机妙算。

    “哪里,哪里,大伙都是兄弟,不了解,呵呵,还能算兄弟吗?”东郭典接受了南郭忠信由衷的称赞。

    抄袭,拙劣,粗糙!

    负面的评论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陈宁建被人质疑了,他的热度没有先前那么炙热,受到的呵护也没有那么严密。

    人们开始以旁观者的角度欣赏起陈宁建和质疑他的人进行的唇枪舌战。

    不幸的是,陈宁建好像没有多大的气力进行反击,质疑他的人有着一种不把皇帝拉下马,誓不甘休的劲头,现在的陈宁建只能寻求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但又有何用呢?毕竟大伙“舌战”的只是在文学领域的方面。

    雷声大雨点小的起诉低调地转为庭外和解,陈宁建并没有在这样的法律纠纷中获取任何好处,因为他的名气正在被消费。

    食髓知味的人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任何抨击着陈宁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陈宁建心力交瘁,指责他的人学乖了,采用了“麻雀战术”,每当陈宁建要反驳,找不着抓手,其余地方又开始被责难。

    抄袭是陈宁建的一个痛脚,这也是南郭忠信和东郭典给他下的一个套。

    因为陈宁建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创作,他在身边人的建议下,成立了一个工作室,这个工作室收购不少不知名作者的诗稿,署名为陈宁建作品发表出去。

    现在可好,那些不知名的作者一个个跳出来,要维护自已的权益。

    说话不大声,底气全无,陈宁建无法理直气壮地和那些人当庭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