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关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手段,如此胆量,前途殊不可料。虽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也别忘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啊。”

    于显龙心里明白,关先生是嫌自己下手太狠了,哼!那时手软,你们逃得了么?

    关先生说:“以你母亲的智慧和刚毅,他挂念着你,所以不会有性命之忧。反倒是你,虽然有秦闺儿姑娘照顾,可是年纪太小,行事鲁莽。我担心母亲找不到,还会搭上自己一条命。你别忘了想学活命的本事啊?”

    “我要找娘。”于显龙拉着秦闺儿手,又哭了。

    关先生浩叹一声:“虽是少年英武,可毕竟还是个孩子啊。我说过桦树岗有一个旧相识,叫王文治。是个大夫……”

    秦闺儿:“多谢关先生。小龙真的还小呢。”

    关先生:“一流举子二流医,学好本事,人长大一点再想办法救娘。”

    关先生没让于显龙再回龙湾镇,也没让他孤身一人去营救于朱氏。十二三岁的孩子,到胡子窝里救人。别说根本找不到那些绺子,就算找得到,那也无疑是送死。他带着于显龙秦闺儿进了桦树岗镇。

    桦树岗是个大镇子,王文治的小仲景医药铺更是一家有名的去处。

    关先生费尽口舌,才说服了王文治。不过,于显龙学医可以,秦闺儿也给他们家当使唤丫头,管饭不给工钱。

    于显龙对着张仲景像磕了三个头,然后又给王文治磕了头,算是拜师了。

    拜师之后,关先生告辞要走。于显龙秦闺儿依依不舍,一直送到镇外,挥手告别之后,对着关先生一家的背影磕了三个头。

    于显龙带着失母之痛,开始了他的学医生涯。这也相当于他人生的中专或技校。

    关先生带着妻子女儿走了以后,王文治扔给抓药的老邬一本破书,说了一声:“教他。”

    老邬坐在桌案前打开书本教了四句:“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然后把书扔给于显龙说了声:“背去吧。”

    于显龙拿起那本书,封面上写着:《四百味》。他不由得心里暗笑。可是没过多久,他就再也笑不起来了。

    王大夫家除了外面抓药的老邬之外,里边还有他老婆康氏,于显龙要叫师娘。师娘还生下个儿子,三岁。这位于家三少爷白天要给师娘哄着小师弟,晚上要跟老邬蹬药碾子。秦闺儿要给他们洗衣做饭,做各种粗活。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王大夫不同,他讲究喝茶聊天,聊够了就拿笔开方子。老邬拿了方子就抓药,根本不理会于显龙。这个徒弟在医药铺里真的没用,但秦闺儿在后院很有用。师娘康氏一天到晚打麻将,小师弟就完全交给了秦闺儿。

    老邬的《四百味》教了十几页,再也不提了。

    归纳一下于显龙每天的工作,早晨起来把师父师娘房里的尿桶倒掉,接着把前后屋的炉子点着、烧旺,再座上水壶。打扫完院子,把开水分别分灌到茶壶、脸盆、保温的窠子壶里。然后帮秦闺儿做饭,摆好饭菜,伺候他们一家人吃完了,两个人才可以吃一口残羹剩饭。

    就算这样两个孩子也吃的兴高采烈,再怎么不好也比于家大院的糠面糊糊好许多。

    收拾桌子洗碗之后,于显龙要帮着老邬把一样一样的药材加工切片,分装到药架子上,写着标签儿的药斗里。尽管是读过书,那些中药名字还是有很多认不全的,老邬要一样一样告诉他。

    都忙活完了,师娘该喊他哄孩子了。秦闺儿还在往房里挑水。

    师娘王康氏是每天必保两个八圈的麻将。于显龙要一边哄孩子一边端茶倒水,装烟点火。晚上要跟着老邬蹬药碾子,将近三更天躺在床上已经是骨软筋酥,像散架一样。

    五六天过去,于显龙睡不着了。他觉得再不能这样下去了,娘还生死不明,自己要学不到本事,白费功夫不说,娘真的没救了。

    比以往强一些的就是他第一次吃到了贴饼子,这可是硬伙食,有嚼头儿,抗饿。再有就是伺候麻将局,赶上哪位老爷太太赢钱了高兴,就能赏他个三毛两毛的,这也是他最初的私有财产。

    连续倒了半个月的尿桶,于显龙又发现一件奇怪而有趣的事。

    睡在师娘康氏床上的男人由师傅王文治换成了抓药的邬一撮!王文治则睡到了药架子下面那张板铺上了。

    奇怪归奇怪,于显龙也暗自高兴,王文治不同邬一撮,晚上不用再蹬药碾子了。

    师傅每到晚上不是出去喝酒就是打麻将。这就给于显龙提供了良机!他把白天王文治所开的方子都翻出来,逐一查看几遍,然后钻进被窝默默回想白天进来的病人都是什么病症,和记忆中的药方一一核对。

    又是连续三天,十几种病症过去,于显龙有点慌了。他实在记不清、分不开那么多药名和剂量,更难把这些方子和病症一一对应。

    他让秦闺儿用废纸悄悄订了本子。

    下第一场雪的时候,于显龙又添了新活计,打扫院子。这是他在龙湾义学就十分熟悉的工作,所以干起来干净利索。现在康氏的炕上是王文治轮值,于显龙还得贪黑给邬一撮蹬药碾子。不过这时他已经多了个心眼,那就是把方子看清记住,再记好配成成药的药名和用途。

    他发现邬一撮有一本《秘方配本》!

    他这几天就在留意观察邬一撮的配本藏在什么地方。所以,每当他接过孩子,就有意逗着孩子前屋后屋地乱跑。他搞不清楚这个三四岁的小师弟到底是姓王,还是姓邬。反正不管是王文治还是邬一撮都对这孩子熟视无睹,只有母亲康氏对孩子视若珍宝,只要她的儿子高兴不打扰她玩麻将,做什么都成。

    其他房间于显龙哄这孩子都走遍看清了,现在只剩下那个巨大的药架子最可疑。因为于显龙帮邬一撮上药,只管梯凳以上的所有抽屉,梯凳以下都由邬一撮亲自动手。在这些方型抽屉里根本藏不下一本书,唯一可能的地方就是那个写有“密陀僧”字样的大抽屉。

    王文治和邬一撮也不是啥用没有,邬一撮有一本《秘方配本》,王文治有祖传的《救命十三方》。得想法弄来,一旦到手就离开此地去找娘!

    又是十几天,王文治不是在酒馆喝酒就是去赌局打麻将,有时还去窑子里。这些地方都不可能是他藏东西的窝子。

    于显龙又暗自查了一年半,王文治的秘方还是一点端倪也没有。邬一撮的配方秘本却被他完全抄了下来。他猜想,那十三张秘方一定是被王文治记在脑子里了,每次应用的时候都被他调换了药材,更改了配伍,增减了剂量……

    两年多的时光,于显龙几乎忘了他胡编乱造的“狂龙棍法”,可每日蹬药碾子却将他的双腿练得极为有力,敦实旺长。他的个头一下子窜起两个脑袋,比秦闺儿高了半个脑袋。他往小仲景医馆里一站,谁也看不出他是个没用学徒。药架子上的药名,方子上的剂量他看一眼就清楚。

    康氏却是对他越来越好,不过他从康氏的脸上看见的是恶心的媚笑,恐怖的欲火。

    王文治和邬一撮却是越看他越厌恶,他俩明令这个徒弟,离他师娘远着点儿!不过王文治那双色迷迷的眼睛开始不住地盯着秦闺儿的前胸和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