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孙皇后说道:“那陛下为何生气?怕他田齐代姜?”

    李二摸摸脑袋:“我生气不是这个,而是我自己做下的事情,需要别人来替我填补。观音婢,6年前我发动围困洛阳之战,几乎抽调光渭南,潼关附近的民夫。经历一年的苦战,洛阳附近的农户已经是四壁凋零。虽然给过些偏向的政策,却未做太多的关注,谁曾想6年了,还是如此的困顿凄凉。”

    长孙皇后说道:“内库还有钱帛,送到吴怀斌处,让吴怀斌代你好好安抚百姓。”

    李二说道:“这样也好,内库有多少钱帛?”

    长孙皇后说道:“还有5百多万吧。二哥要调出多少?”

    李二想了一下说道:“调个一百万贯吧,我估计吴怀斌这次手笔不小。我给他个官帽吧,省的被人弹劾田齐代姜。”

    越国公府,素水把吴怀斌要的1百万贯钱帛装船运到洛阳。李孝恭奇怪的看着,大车大车的钱帛运到码头,问素水:“怎么要运出如此之多的的钱帛?是不是越国公有大动作?”

    素水说道:“回河间王的话,郎君在潼关救济百姓,特命妾身运钱帛去洛阳。”

    李孝恭拍着大腿说道:“我怎么不跟去呢?这么好的事情,哎。怀斌现在在那?”

    素水说到:“回河间王的话,郎君在潼关。”

    李孝恭在家里憋久了,想去玩又不想出钱,于是提出押运钱帛去吴怀斌那里。

    吴怀斌逗留在潼关附近,等待洛阳的粮食,铁器运上来。不再亲自每个村子去考察,而是让手下的200多个卫兵一人一个村子去统计。自己配着李妍儿,爬山看水,过的惬意无比。吴怀斌放了魏大成半个月的假期,结果第4天就跑回来了。吴怀斌问为什么?那货不好意思的说,十里八乡的女孩子都想嫁给他,现在他家的门坎都踏破了,搞的魏大成不胜其烦,所以早点跑回来好点。

    各种物资陆续到来,

    李二给的帽子也到了,洛阳安抚使,吴怀斌对这东西不感冒,却对带来的100万贯很有兴趣,以前电视看见减税3年,什么开仓放粮,很少直接拿出钱帛的。按照每人200斤粮食,5斤盐,一套铁质农具分发。

    还好李孝恭也来了,带了300护卫,加上衙役办助3个月不到,就连洛阳周边的市镇也分了一遍。吴怀斌秘密派出很多卫兵去抽检,检查出几个不老实的衙役,虽然只是贪污点铁器,但吴怀斌也没有放过他们,直接扔到韩城挖煤去了。

    有些东西不去数,不知道数字后面的血泪,有些东西不去面对,不知道事情后面的悲伤。吴怀斌从潼关开始分,一直分到洛阳,把洛阳周围都分了一边,才分出30多万份粮食,10万多份铁器。诺大的地方除了洛阳城20来万人没有去算,居然只有30多万人。

    整个隋唐更替,洛阳就是主要的战场,瓦岗,邙山大战,李二围洛阳,完全可以想象千里无鸡鸣的景象。肖磊的农具厂准备生产30万份的铁器,结果可想而知,大量的堆积在仓库里。吴怀斌把自己的卫兵集合起来,问家里也没有类似魏大成他家那样的,卫兵大部分都是关中人,没有经过严重的动乱,也就没有人站出来。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潼关到洛阳一带,流行起生祠,专门李二长孙皇后的生祠,牌匾上写的是帝祠。这种祠规模是最的,当然大部分都是吴怀斌出资建造的。这种生祠,是吴怀斌发现立生祠时,派人向民众说明是李二,皇后出资救援的,而自己只是奉命行事。你们建造生祠时不要把自己塑上去,为表示对圣上皇后的恭敬,自己愿意出大部分资金。就这样,这种祠规模最大,当然数量也是最少的,吴怀斌哪有这样的精力折腾这个,路过的时候,看见了才搞的。

    有李二长孙皇后当然也把吴怀斌立进去的,牌匾上写着[明帝贤臣祠],这类祠都是几个村子商议后,联合在某处山上建的,规模不大,却隐秘。吴怀斌和吴怀斌的卫兵是发现不了的,当然发现也没有用,因为发现了已经建成了。这类的规模都不大,百姓的资金毕竟都不多,更何况是在战乱后。当然时间的推移,这类祠会渐渐长大,民众的崇拜会给它们添砖加瓦。

    还有更多的是越国公祠,在村头,在山岗,造一间小屋,立一个黑色衣服背着枪的塑像,牌匾上写的是越国公祠。吴怀斌看过几个,感觉更像自己身边的卫兵的,特别是那个地方分发的卫兵,那个地方就立着像那个卫兵的生祠。吴怀斌苦笑的摇摇头,李妍儿笑的花枝乱坠。而李孝恭却嘟着嘴,嘴巴里念念有词的,也不知道他说些什么……吴怀斌拍拍李孝恭的肩膀说道:“生祠这东西,我背几个,圣上不会太在意,你背着,嘿嘿你觉得是你承受了么?”李孝恭打了一个冷颤。

    chapter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