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到了十一月底,阮家在西市凤阳街的宅子也修葺好了,阮爹择了个日子,开始搬家。

    阮家的东西不多,仅仅用了一个上午便已搬完,倒是收拾新宅子,花了整整两日。

    阮卿之前还从未来过这个新家,十分好奇,扶着罗予彤沿着回廊慢慢走着。

    罗予彤此时已是六个月的身孕,她身形瘦弱,因此便格外显怀,她捧着肚子东看看西看看,感叹道:“阿阮,托你的福,我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宅子。”

    “瞧你说的,说不准我□□后有大出息,还能给你挣个诰命夫人呢。”

    “好,承你吉言,那我就等着啦。”

    这个宅院原先是中规中矩的三进设计,如今被睿王妃找人修葺一番后,竟是把原先许多闲置的地方利用起来,新建了个小花园,还种了许多花草植被,另有假山华亭,竟然十分雅致。

    两人走在花园小路上细细欣赏着景致,不一会儿,丫鬟夕荷寻了过来,说道:“小姐,老夫人让您过去一趟呢,正在堂屋等着。”

    这丫鬟正是之前睿王府送来的那四个丫鬟之一,夕荷的名字是阮卿给取的,她是这四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平日里做事稳重得力,阮卿很是欣赏她。

    她口中的老夫人指的是吴氏,阮卿问道:“可有说是何事?”

    “老夫人没说。”

    阮卿到正院堂屋时,吴氏正拿着一张清单在琢磨,见女儿过来,招呼她坐下,“阮儿,你快来看看,这是咱家列出的需要补办的家具物什,你看你院子里还缺什么,赶紧写上,回头让你哥哥置办齐全了。”

    由于新宅子屋舍甚多,不仅阮景和阮卿单独分了个小院子,就连汤圆自个儿都有个玩耍的小后院,后院放置着一些杂物,柴房、厨房、鸡圈等都统一挪到那里去了。宅子大了,原先桥塘街置办的那些家具便不够摆了,显得屋子空荡荡的。别的不说,就阮卿住的闺房,比以前宽敞了许多,原先的床榻便显得窄小,吴氏不愿委屈女儿,决定给她屋子里的家具全部换一遍,高大的梳妆铜镜要有,八尺雕花大床要有,美人榻要有,还得挂些雅致的书画点缀一番,总之,别人家小姐闺阁里有的,吴氏都想给她置办上。

    阮卿看着长长的一截单子,笑道:“阿娘怎的把大头放我这儿了,给我置办这样多,我也用不了多久,届时去了王府,那些家具岂不是要上灰尘了?还是给哥哥嫂嫂他们多办些,日后有了小侄儿,他们也方便。”

    “你哥哥的不急,他自己有本事,慢慢置办就是。倒是你的,置办好些,日后你总有回家的时候,怎会用不上呢。”

    既然吴氏坚持,阮卿也就不再劝,简单提了几样,便任由她去捣鼓。

    过了几日,陆安送了许多盆栽过来,皆是名贵品种。

    “世子爷担忧您搬新地方不习惯,他说了,这些花放屋子里,夜里睡觉安稳些。”

    阮卿问道:“他最近在忙些什么?”

    忙什么?陆安都没好意思说,忙着计划日后要生几个小崽子呐,连随风苑都做好了小秋千,就等着娃儿长大呢。

    正如陆安所说,李湛这会儿都已经在计划阮卿嫁过来后该怎样生活的事了,他已经将随风苑翻修了一遍,又按着阮卿的喜好添了好些东西,甚至连日后娃儿长大的事都想好了。

    对此,陆安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家世子爷......“深谋远虑”!

    阮家安定下来后没几天,睿王府便派来了教习嬷嬷,如今离成亲的日子只剩不到六个月,可谓十分仓促,那些勋贵世家的女子皆是从十岁起便由教习嬷嬷教导了,如今阮卿是待到出嫁前才临时抱佛脚,因此,针对她的情况,教习嬷嬷给她做了一系列紧凑的计划。

    从此,阮卿便开始了苦不堪言的学习生涯。

    宫里出来的嬷嬷比学院夫子更为严厉,不仅将每日时辰安排得满满当当,更要命的是,嬷嬷还亲自监督她的学习,阮卿从《礼记》开始,便要学许多,大到出门交际应酬、宴席筹备、宗族祭祀、府宅中馈,小到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女子说话时该柔声细语,笑不露齿,如何走路,如何用饭,如何喝汤等等。

    因此,阮卿学了一段时日,人竟然消瘦了一些,李湛见到的时候心疼极了,说道:“若是辛苦,我会去给阿娘说说,还是别学了。”

    阮卿赶紧拦着他,“那怎么行,听嬷嬷说,这些都是闺阁女子必学的,若是不学,我日后闹笑话了可不好。”

    “那就少学一些,日后你嫁过来再慢慢学也可啊。”

    “别了吧,反正没多少时日了,我忍忍就好。”

    李湛心疼的摸摸媳妇儿的脸颊,“瘦了些呢,今儿要见外祖父,正好你也趁此歇息半日。”

    老靖国公早就想见见外孙媳妇儿了,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小姑娘让他外孙如此喜欢,之前李湛传出的一些风流名声,他老人家听说的时候,还抚着胡须哈哈大笑,大赞他这个外孙有他当年的风范。

    什么风范?老靖国公虽是武将,可年轻时甚是风流,曾经带兵路过村庄时,还将一名寡妇给勾搭得神魂颠倒,那寡妇一心要追着他去军营,他还真将人带去了,为此,朝堂上弹劾他贪于美色不务正业的折子满天飞,但都被先帝压下。

    因此,要说李湛有他当年的风范,众人可不敢苟同。

    好不容易等到疼爱的外孙赐婚,老靖国公坐不住了,催促了许久让李湛带他媳妇儿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