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八月二十,是个好日子,秋高气爽,晴空湛蓝,桥塘街的百姓们一早便已起来劳作,寅时才刚过,街上便已经人来人往,街道旁各色早点铺子已坐满了人,铺子门口的大蒸笼还呼呼冒着热气。

    正当大家一边吃着早饭一边寒暄之际,街口出现了一队青衣宦官,人人骑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的进入桥塘街。

    众人好奇,不知到底发生了何事,纷纷交头接耳,桥塘街的老街坊们在此住了几十年的,也是第一次见这阵仗。有稍微见过些世面的,一眼便认出,这些人皆是出自皇宫有品级的太监,其中打头一身紫服的太监,怀中还抱着一个长长的匣子。

    众人跟着张望,想看看这群人到底要去向哪里,然而,这些宦官在街边拐了个弯,齐整整的又没入了一处巷子,最后停在了阮家门口。

    当有人敲门时,阮卿正和罗予彤在堂屋吃着早饭,听到大门被敲得砰砰响,阮卿吓得差点将米粥噎在喉咙,她咳了几声,赶紧去开门,见门外一群青衣人,领头的这位一脸笑意。

    这人见阮卿开门,问道:“请问,哪位是阮卿阮姑娘?”

    “......我就是。”

    听见就是阮卿本人,这人笑得更和蔼了,“阮姑娘,你家有圣旨到,快快叫你父母出来一起接旨吧。”

    圣旨?阮卿听过,但长这么大没遇见过,一时间有些狐疑,“您确定是给我家的圣旨,没弄差吧?”

    小姑娘说话真有意思,黄忠仁宣读了那么多年的圣旨,还从未见有人怀疑他弄差的,他笑了,“洒家没弄差,快些叫你父母出来接旨吧,你莫要紧张,今儿这圣旨可是天大的喜事呐。”

    阮氏夫妇正在铺子里忙活呢,有人来喊他们,说是有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宦官去了他家,俩人唬了一跳,不知发生了何事,赶紧撂下蒸笼就往家跑。

    来到家门口见围了许多人,夫妻俩心中忐忑不已,以为又是自家惹上了什么官司,官府上门来抓人了。俩人有些腿软的进了门,一排青衣宦官齐整的站在院子里,而自家女儿正在堂屋沏茶招呼客人,那人脸带笑意,气氛并非想象中的那样紧张,这才放下心来。

    然而,当他们跪在地上接旨时,阮氏夫妇彻底傻眼了,这圣旨都说了些甚?来人宣读了一串他们听不懂的话,最后还是由这位宣读的人又简单说明了下,才明白,原来是皇上给他们女儿指了个婚事,顺便还给阮爹弄了个官职。

    这天降喜事触不及防,阮氏夫妇跪在地上都忘了领旨谢恩,还是黄忠仁提醒再提醒,这对夫妇才醒过神来。俩人一脸懵愣的将这群人恭恭敬敬的送走后,才渐渐缓过劲来,皆看着阮卿,等她解释这赐婚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阮卿也被这突如其来的赐婚弄得有些摸不着头脑,此刻见父母皆盯着自己,心里有些心虚打鼓,她与李湛的事还从未与父母说过。本来,以为李湛说等她及笄之后再来提亲,届时再与父母细说一番,可没想到,她还有大半年才及笄呢,赐婚的圣旨就来了。

    她请二人先坐下,倒了杯茶,思忖了下措辞,才缓缓道:“阿娘,这事......得从头慢慢说......”

    于是,阮卿便将如何结识李湛,两人如何交往之事,事无巨细的告知了阮氏夫妇。

    吴氏听了后,又惊又喜又忧愁,惊的是女儿主意竟然这样大,瞒着他们与李世子来往;喜的是,这样一门显赫的亲事砸下来,日后便是泼天的富贵;然而,她也忧愁,睿王府门楣太高,自己的女儿毫无根基,日后嫁过去,被欺负了怎么办?那些勋贵之家府上规矩多如牛毛,万一自己女儿稍微不慎行了差错,她们家也说不上什么话,唉~

    比起吴氏内心的一波三折,阮爹倒显得淡定得多,阮卿和阮景的事倒是应证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谁能想得到当年搬来长安的破落户,竟有今日这般造化呢?而且自己这辈子竟然还能混个官职,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至于日后女儿嫁入睿王府是否会受委屈,想必委屈肯定会有,但那种大户人家最看重面子,恐怕也不会太磋磨儿媳妇。再说,就算嫁入平民百姓之家,过得委屈的也多的是,这婚姻幸福与否,还端看夫妻俩怎么过。听女儿适才所言,那李世子应是个正人君子,即是千方百计求得了这个赐婚,想必日后也会好好珍重阮卿。

    阮氏夫妇对这惊天喜事才缓过神还没两日,阮家便因这门婚事开始沸腾起来......

    关于睿王府李世子与一个平民女子赐婚之事,在长安城炸开了锅,众人纷纷讨论起这阮家的姑娘究竟是何方神圣,竟然得睿王府青睐,还能得圣上亲自赐婚。

    这次,大家的消息皆很灵通,这位阮姑娘便是之前在桥塘街卖花糕的那小姑娘。更有知情些的,说李世子自从吃了她做的花糕后,念念不忘,每日下学后便去桥塘街买花糕吃,这一来二去的,俩人便看对了眼。

    关于这一点,桥塘街的百姓可以作证,有的人甚至还见过李世子在桥塘街晃悠呢。而且,去年就已经传出了睿王府李世子与阮家认识,还帮阮家解决了不少麻烦,本来以为这李世子是看中阮家女儿,想纳去做妾,没想到......不是妾,是妻啊。

    于是,桥塘街出了一个未来世子妃,众人都与有荣焉,对那些外来的人提起此事,皆是兴致勃勃、唾沫横飞,恨不得说个三天三夜。有那与阮家相熟的,仿佛是自家闺女当世子妃一般,更是到处炫耀。

    更甚的是,长安城掀起了一股吃花糕的风潮,许多人大老远的赶来桥塘街买阮家的花糕,就想尝尝这是个什么滋味儿。于是,本来平平无奇的花糕,被这些人一阵吹捧,倒成了人间美味。阮家生意前所未有的火爆,阮氏夫妇不得不花银钱顾了两个伙计来帮忙。

    而那些世家贵女们,对这桩婚事嫉妒得眼红,长安城炙手可热的闺中情郎竟然看中了一个平民女子,听说那女子无才无貌,想必是那花糕做得好吃,便也纷纷开始学习如何做花糕来,想着日后或许能因此结一门好亲。

    对于外面的热闹沸腾,阮卿一无所知,自从被赐婚后,她皆待在家中忙碌。主要是忙着帮父母整理账册,皇上赐婚的同时,还赐了好些贵重的物品来,满满几十箱子,有些东西阮卿见都没见过,仅华丽的布匹就有十几箱,阮卿与罗予彤看得晃眼睛。这些皆要一一登记入册才行,日后便留做阮卿的嫁妆。

    她好不容易整理了几日,才终于整理妥当,这个时候又接到了李湛的信,约她次日见面,她们已经多日未见了,不知为何,她突然有些紧张。

    翌日一早,陆安来接她,华丽的马车停在阮家门口,阮氏夫妇见了只当没看见,时下有未婚夫妻不能见面的习俗,可李世子要见人,她们也拦不住啊,只私下里拉着阮卿嘱咐,要注意些,莫要还未成亲便闹出什么不好的事来。

    吴氏说得含蓄,阮卿听得云里雾里,问道:“什么不好的事?”

    “就像......你哥哥和你嫂嫂未成亲前那样的事。”

    “......”阮卿听后脸色涨红。

    想起李湛那人,有时候也有些不正经,但,应该......不至于吧?不过也说不准,她哥哥便是个“前车之鉴”,看着不也挺君子么,还不是......

    因此,对吴氏的嘱咐,阮卿谨记在心。

    李湛还不知道,他媳妇儿这会儿便开始有心防着他了,此刻,他优哉游哉的坐在水榭处,等着与佳人相会。

    阮卿下得马车,见是一处宅院,便问陆安,“这是何处?”

    “世子爷的私宅。”

    这处宅院修建的甚是漂亮,处处花树茂密,羊肠小径穿过一道道月洞门,转过九曲回廊,才来到水榭。

    李湛今日一身月白锦袍,手持一杯清茶,端坐在红木雕花圈椅上,他甚少穿这样的衣裳,乍一看去,竟有几分翩翩公子温润如玉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