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958年8月底,毛泽东和中国领导同志与赫鲁晓夫折冲樽俎,谈判制胜,几天后,9月10日上午8时,毛泽东约同张治中分乘两架飞机,由北京直飞武汉。

8月间,在北戴河,毛泽东请张治中全家到他的住处吃饭,便约张治中一同到外地视察。11时40分到达武汉,一下飞机,张治中关心地问毛泽东:“您昨晚恐怕没有睡好吧?”

毛泽东笑笑说:“昨天晚上开了五个会,今天清晨又同新疆参观团见了见面,根本就没睡。”

张治中说:“那您好好睡一觉。”

毛泽东说:“不,天气这么热,我们这就到长江上去。”

毛泽东急于到长江上去“水击三千里”。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难得的休憩啊!毛泽东被允许在长江游泳,是他自己争来的,是他把罗瑞卿骂了一顿才争来的。

前来欢迎毛泽东的王任重告诉他说:“青山脚下,武汉钢铁厂已经出铁了!”

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当他195年春节来武汉,去黄石考察时,兴建武汉钢铁厂还只是个设想,是纸上的东西。五年时间,新中国在长江流域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起步了。

毛泽东嘱咐说:“请帮助我借些关于冶金工业的书来,我要学习。”

张治中惊讶于毛泽东竟然也学工业技术方面的书。

9月0日,毛泽东由武汉来到芜湖造船厂,视察正在建造的鱼雷快艇。

199年,笔者来到长江边上这个鱼雷快艇生产基地。人们领我走过毛泽东当年走过的码头、船舶滑道和车间旧址。看着当年驻厂军代表、工人自己拍的毛泽东的照片,听老厂长张云璋和军代表、普通工人兴奋地忆起当时点点滴滴细节,我仿佛看见了1958年9月19日晚7时,在初秋的蒙蒙细雨中,毛泽东从裕溪口渡过长江,在造船厂的小小码头上登岸。

天雨路滑,码头跳板上铺着草袋,一个卫士在毛泽东身后擎着一把雨伞。毛泽东穿着一件旧的灰色夹大衣,黄色旧皮鞋上沾着泥巴,他一边走着,还一边关照张治中,怕他滑倒。

毛泽东当晚就住在造船厂的招待所。

离造船厂不远,有一处叫铁山的小山岗。高树,修竹,一栋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傍山而筑。红砖墙,乌瓦顶,木制回廊,中西合璧的建筑,解放前,原是美国在芜湖的美孚公司两兄弟的住宅。解放后,造船厂用来作招待所。现在已改为铁山宾馆。毛泽东当年住过的房间,已改成普通客房,接待一般宾客。有地毯,有空调,有彩电,有隐于顶棚的柔和灯光,有宽大的席梦思床,这都是当时所无法想象的。无从推想当年的陈设了,当时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具体的记不清了,也就是木板床、木桌子、木椅子,卫生设备也就是有抽水马桶,有没有洗澡盆,记不得了。总之,是很普通很普通的,简陋得很。”

当时的工作人员还回忆说:“当天晚上,毛主席到了,天也黑了。过了一会儿,毛主席自己拿了―个碗从楼上走下来找晚饭吃。我们连毛主席没有吃晚饭这样大的事都忽略了。一时也来不及单为他老人家另做别的了,就把小厨房做的饭菜端给毛主席吃了。真是对不住他老人家哩!”

这位同志至今仍感到过意不去,而毛泽东的随和,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笔者到这里正是五月初,恰巧也是雨天,有些许凉意,仿佛是那个细雨的初秋。从毛泽东曾经住过的房子向外看去,满处是树,柳丝挂着雨水,嫩绿晶莹。小树林旁边有一处池塘,红色的睡莲盛开,衬着满池绿叶,雍容娇丽。不知当年是不是也有这满池睡莲,如果有的话,毛泽东看去,当是赏心悦目的吧。

9月0日下午,毛泽东和张治中、罗瑞卿以及安徽省领导同志来到芜湖造船厂生产厂房。

工厂的同志们早已知道消息,都排列在工厂道路和横移滑道四周等候,有的同志爬到树上,站到防波墙上,四处是人,比过节还欢快。

毛泽东来了,人们欣喜地热烈鼓掌欢迎。

天还在下雨,而且雨滴很大。安徽省的领导同志说:“天下雨,请主席去看车间吧。”

毛泽东看看欢迎的人群,说道:“我先到那边去一下,再到车间去。”

毛泽东走到人群面前,人们都拥上前来争着要和他握手。

有人情不自禁地喊道:“毛主席万岁!”

这一声喊引起呼应,人们举臂高呼:“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泽东举手答礼。

毛泽东看到队伍前,有许多十五六岁的娃娃,他走上前去,问道:“你们也是工人吗?”

孩子们欢快地回答道:“我们是技工学校的学生。”

副厂长张云璋说:“我们工厂办了个技工学校。招初中毕业的学生,培养他们当技术工人。”

毛泽东很高兴,说道:“好,要重视培养工人,要组织他们好好学习。”

毛泽东在车间里看到了许多大马力鼓风机,惊喜地问道:“你们能制造大型炼钢设备吗?”

十分急切,殷殷期待。

当年,张治中对造船厂花大力气造鼓风机,造炼钢设备,不以为然地说:“你们这不是以副业为主了吗?”

毛泽东却没有说话。

毛泽东来到船台,这里正在建造“0”型鱼雷快艇。

毛泽东仔细地看,不断地问。他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鱼雷快艇而高兴。

芜湖造船厂,最早是1900年开办的福记恒机械厂,解放前夕,仍只是一个铁工厂,一个几十人的小厂,只能修理木船和小的钢铁船舶。1954年11月扩建,1955年1月开始生产鱼雷快艇,这年1月制造出第一艘鱼雷快艇。

毛泽东在车间看到4艘已经装配好的快艇,问道:“这是什么艇?”

驻厂海军军代表王玉璋说:“远航鱼雷快艇。”

毛泽东问:“是铁的吗?”

“木制的,主要是红松、柏木和落叶松木料。”

毛泽东又问:“不用铁吗?”

“用得很少。”

毛泽东看到涂成深色的快艇尾部,问道:“那也不是铁吗?”

“那是铜的。”

毛泽东“哦”了一声,问道:“这艇多重?”

“标准排水量是6吨。”

毛泽东仍然没有忘记钢铁,问道:“你们能不能制造大型钢铁设备?可不可以制造潜水艇?”

“能够制造。”

毛泽东点点头。1956年1月,陈毅曾陪同他在上海江南造船厂视察过正在装配的第一艘潜水艇。他多么希望中国制造出更多的军舰啊!

当毛泽东听说可以用国产材料制造鱼雷快艇时,更高兴了。

王玉璋大胆请求说:“主席,我们想请您乘坐鱼雷快艇。”

毛泽东说:“好哇。”又谦虚地问道:“可以让我们坐吗?”

王玉璋说:“特意请您坐。”

毛泽东说:“你们十分钟能准备好吗?”

7号艇的指战员立即上艇准备,只用了5分钟,便做好了出航准备。

14时50分,毛泽东登上7号鱼雷快艇指挥台。

电航兵刘有忠人小心细,他深知快艇航行时颠簸、震动剧烈,特意把两床毛毯铺在毛泽东的座位上。毛泽东恰好走过来,连声感谢道:“小同志,你辛苦了,谢谢你!”刘有忠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是笑笑。毛泽东握着他的手,刘有忠觉得暖到了心里。

中队长操纵鱼雷快艇离开码头,向大小梁山方向的宽阔江面驶去。

鱼雷快艇以0节的速度向前飞驰,艇首翘起,只觉江水迎面奔涌而来。

毛泽东转过头问操艇的中队长:“能再快些吗?”

“能。”

鱼雷快艇增速到0节。风声、水声从耳边呼啸掠去。

毛泽东又问:“还能不能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