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贾钰听了林之孝的话,小脑袋瓜摇晃着说道:“虽是三月天,眼前还是正午,阳光充足又不冷,我先晒一会儿太阳,把书给我准备好,等太阳偏西了,我要看书。”

    林之孝领命退下,贾钰继续欣赏这大运河。

    一路上贾钰就在看风景、读书之间度过。有龙禁尉押送《永乐大典》随行,一路上畅通无阻,各处都是通行优先权,优先停靠码头,优先通过船闸,二十来天也就抵达了金陵。

    贾钰完全没有浪费这二十天的时间,整个《永乐大典》已经都通读完毕了。

    抵达金陵,自然是圣旨安排的任务最重要,指定贾钰为《永乐大典》的运送负责人,贾钰就必须要立刻带领着龙禁尉护送四库全书去往金陵翰林院。

    自迁都神京之后,金陵成为陪都,从机构上看,基本上神京有什么,金陵就有什么。

    神京叫做顺天府,而陪都金陵又叫做南京、应天府。

    神京下辖地界称之为北直隶,而南京下辖地界称之为南直隶。

    至于三省六部各大衙门、翰林院、国子监这些在南京统统都有一套,当然这些官员实际上都是闲官,被戏称为守陵官。守着金陵,也是守着开国太祖爷的陵墓。

    太上皇安排《永乐大典》在金陵翰林院放置一套也是无可厚非,毕竟自太祖爷以来,本朝始终防备着北方元蒙反扑,时刻准备着启动南京作为中枢,以保证整个国家能够持续运转下去。

    关于南京陪都,贾钰想起来两个着名的历史故事。

    在贾钰所在的时空当中,末代皇帝崇祯在朝会的时候探讨是不是迁都到陪都,当时北京已经是十分凶险,西边是李自成的起义军,东边是后金崛起之后的游牧骑兵非常凌厉。

    讨论的内容却被朝堂诸位大臣很快就给带偏了,变成了讨论迁都就是没骨气、窝囊废,喊起了口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太祖洪武帝一生都在谋划如何避免跟北宋一样的结局,定都南京也是因为这里很难被游牧民族攻陷,永乐帝迁都燕地北平仍旧保留南京陪都,也是为了危机时刻启用南京。

    然而,遇上崇祯这块货,被骗人的大臣耍的团团转,祖上祖训就是在家国大事上不要相信儒生之言。毕竟,他们家的衍圣公以万世递降表而威名世间,相信他们难道不是傻子吗?结果,崇祯这二百五还是上了当。

    都城覆灭,各大豪绅世家近乎毫发无损,全都效忠了满清,只有他一个傻子吊死在山上,在荒凉的风中摇晃。

    另外一个故事,就是那个朝代最着名的大清官海瑞,海瑞年老之后神宗再次请他出山,安排在了南京右都御史的位置上。海瑞以来大家都哭丧着脸,为何?

    因为海瑞太过苛刻,为官一任自然要把捞足了油水,南京当个守陵官本就清苦,大家还赚不够,结果海瑞来了,大家连一大家子吃饱饭都难了,还能不苦个脸?

    曹公本就融合了两朝背景设定了红楼世界,这里未必就有海瑞,而就算有也还早呢。海瑞是嘉靖年间的官员,此时还是永乐末年,差了百来年呢。

    贾钰胡思乱想着坐在豪华大马车上,在龙禁尉的簇拥下进入了南京城也就是金陵城。金陵十分繁华,虽然迁都神京让金陵降级成了陪都南京,却仍旧难以让此地的繁华降低多少。

    毕竟两江才是千年来最发达的地方,不管是经济、文化、物产方方面面这里都是最繁华的地带。

    同样是翰林院,南京翰林院跟神京翰林院是同级别的机构,南京翰林院却破败许多,大猫小猫两三只的没几个人不说,而且疏于维护显得破破烂烂。

    贾钰却是不管这些,将《永乐大典》妥善交接之后,就准备到贾家留在金陵的府邸,贾珠这一年多来就住在这里,这里也是贾家的产业。

    谁知贾钰还未出了翰林院的大门,就有人在门口等着通报,说是珠大爷在国子监等他。

    南京有翰林院,自然也有国子监,一般称为南京国子监或者简称南监。

    贾钰一听就觉得有诈,贾珠跑去国子监做什么?迎接自己这个亲弟弟,也应该在家里等,自己风尘仆仆乘船二十多天,怎么也应该在家里接风洗尘?

    “你是跟着我哥哥的人?你叫什么?到底怎么回事?说!”贾钰虽然只有五岁大,但是把化神期大修士的气场释放开来,一个仆从哪里承受得住?

    这个随从噗通跪倒在地,说道:“二爷明鉴,小的名叫王升,南监学子听说二爷带着《永乐大典》来到金陵,就找借口把大爷约了出来,一定要大爷喊二爷过去。

    大爷不同意,说谁知道你们到底有什么目的,相约也要说明目的预定时间才是,如此行为甚是失礼。

    结果这些人软磨硬泡各种逼迫,污人名讳的手段都用上了,大爷实在无奈之下,这才答应这些人来邀请二爷的。”

    “哦?原来他们绑架了我哥啊,这个好办,我马上通知龙禁尉把这帮人全部拿下。”贾钰故意说道。

    “哎,二爷,不是绑架,是用读书人的嘴炮把大爷架在那里、故意说难听的话、威胁要传播大爷的谣言,大爷实在没法子。”

    “哼,嘴炮你都知道?可惜你不懂得这帮人的做法与绑架又有何异?哼,还真是一群孔圣的好徒孙!”

    “二爷,这帮人是儒生,说他们是孔圣的好徒孙,这是夸奖他们吧?”这王升没搞懂,二爷为什么还要夸奖这帮人。

    “你不读书不知儒教经典,《论语》中有个故事,‘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今儿个这帮儒生就要给我上演这出戏码了,孔圣教导门徒,要党同伐异,该出手时就出手。孔子的弟子冉求投靠了孔子的大敌季氏,孔子就让自己的徒子徒孙们攻击冉求。

    怎么攻击?当然是嘴炮,把这个冉求给骂臭了。”

    “二爷?我听不大明白,这种骂来骂去的有什么意思?又不疼不痒的。”

    “呵呵,不疼不痒?等我跟大哥说说,你勾结金陵沈家,将大哥身边的秘事都给传了过去,你看看疼不疼?”

    这王升一听就是浑身冒冷汗,这要是被坐实了是要乱棍杖毙的,疼,太疼了。原来这就是儒生的斗争手段啊,果然是儒生杀人不用刀,何止是杀人不用刀哇,杀全家杀全族也不用刀,污你个谋反的罪名,都跟岳飞去了。

    “行了行了,前面带路,小爷我今天就去会会这帮传说中的江南学子。”

    南直隶又称江南,在贾钰所在的时空中,清朝直接把这里就叫做江南省。南直隶这个江南省,可不仅仅是后世的江苏,还包括了上海、安徽等地,非常庞大更是非常富庶。

    清朝所谓的“两江”,是江南、江西两省,所谓的“闽浙”,是福建、浙江两省。

    贾钰收敛思绪,乘坐上马车,贾珠的随从王升在前面引路,不多时就来到了一座器宇轩昂的酒楼,正门牌匾上三个大字,“鸿儒楼”。

    “呵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还真是儒生的聚集地,看来可以好好干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