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听到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就赚了六十多万,蒋朝海不由开始心跳加速。

    他接手的第一批货也就不到四万件,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全卖出去,不由感慨沈华想出的销售词真好用。

    不过见多识广的他也明白,关键还是在于货物的价格够低,而且质量还可以,所以才能这么快卖出去。但沈华的销售词确实起了不小的引流作用。

    随后蒋朝海又在心里算了笔账,虽然赚的六十多万,要将差不多一半的钱当货款给沈华他们。但是剩下的也有够赚的了,这还只是刚开始,大家试试水而已,投入的本钱以及运过来的量都不算多。

    如果扩大规模的话,就算接下来卖得没有这几天那么火,但是一年下来少说几百万,多说上千万都有可能。而且这还只是衣服这一项的生意,蒋朝海可是记得当初沈华带来的产品目录里,可不止衣服这一种产品而已。

    被巨大的钱途吸引后,蒋朝海便喊人赶紧去把货款交给沈华的贸易公司,并下订单,扩大规模,要把生意做得更大一点。

    除此以外,他还秘密安排人去调查一下,看看内地到底什么情况。倒不是说他要去内地投资了,他觉得自己这样的身份终究是有所顾忌,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呆在港岛。只不过派人去内地调查,主要是想看看沈华有没有跟自己耍花招。

    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调查的人回来,明白了沈华在价格成本等方面都非常实诚,赚取的利润也在合理范围内,蒋朝海便放下心来,决定进一步加深与沈华的合作,而不是换个人。

    ……

    对于衣服在港岛热卖的事情,沈华也通过信件知道了。不过他也没多做指示,只是让陈秀光继续进货出货,等到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自创一个服装品牌,等政策再放开些后过来投资建厂,然后跟港岛的那些正规商家展开合作。而制衣方面的技术沈华倒不知道担心,有从意大利回来的老乡们,把那边的技术也一并带了回来,白鹿城这边的技术水平还算不错的。

    至于和义帮,有自己老早就给出的建议,想必到时候也要开始开服装店,给港岛市民们再来一波套路了。

    而将衣服生意的事情甩手交给陈秀光后,沈华接下来的日子便是老老实实写小说还债,以及琢磨着留学的事情。

    在回来之前,沈华便拜托李主编帮自己收集留学的资料,然后先斩后奏,直接给国外的学校写了留学申请信。

    只是内地跟港岛那边的留学政策不大一样。

    所以回来后,沈华还得跟内地这边的人交涉一下留学的事情,比如将自己想要留学的打算告诉了父母,以及学校的领导们。

    本来父母是反对沈华去留学的,担心他一个人去国外过不好,而且听到国外高昂的学费后更是吓得连连摇头。

    只是在沈华不断劝说下,加上沈华赚到的稿费足以支付他自费留学的费用,反对无效的父母只能是默认了这件事,不反对也不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