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走出李俨临时召见自己的内室,郑畋发现自己全身都湿透了。

    这个韬光养晦足足七年,如今才初露锋芒的小皇帝,虽然年纪不过二十一岁,却已经拥有了普通帝皇三四十岁才能够拥有的莫大威严。也不知道这个小皇帝,明明当了七年傀儡,却从什么地方培养起这样的威严。

    他当然不知道李俨在军中呆了那么多年,军中的杀伐之气对他加以洗练,想没有莫大的威严都不可能。

    这还是郑畋第一次真正领略到皇帝的利害。从前,他也顶多认为皇帝是一个明君的种子罢了。而如今,他已经亲身感受到,皇帝已经基本上具备了明君的素质了。

    当皇帝刚才那句“你以为呢”出口的时候,郑畋就已经知道,只要自己那回答稍微慢了一点,或者干脆没有回答,甚至出言反对,那么自己能不能走出那间内室还是问题。

    他当然知道,皇帝准备驻骅凤翔,担心自己手握兵权,所以才看似轻描淡写地将自己手中的兵权剥夺,让自己重新成为一个纯粹的文臣。拥有兵权的人可以拥兵自重。纯粹的文臣么,那就只能唯皇帝马首是瞻了。因为他们没有不听号令的资本。

    看样子皇帝深得其中三昧。不但剥夺了重臣的统兵之权,而且还将兵权收归朝廷。

    虽然被剥夺了兵权。郑畋却并没有怀怨之心。说到底他是一个纯粹的文人,治国安邦平天下,那是他地追求。领兵打仗,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心中真正的愿望。从这种意义上说,李俨给了他文臣中最顶级的头衔和勋号,还给他封了爵。已经让他心满意足了。毕竟在他心中,丝毫没有造反的念头。就算被剥夺了兵权,对他来说,也没什么。

    今上英明神武,从今往后,可得好好辅佐了!

    郑畋心中暗自对自己说。

    在他身后的内室中,李俨也是一身大汗。

    剥夺手下臣子的兵权,对于一个刚刚掌权。而且常常存在臣子不听朝廷号令、拥兵自重的情况地皇帝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很多皇帝没有处理好这样地情况,结果闹出了兵变。

    李俨又怎能不紧张?

    这毕竟是他正式处理政务的第一次啊。

    其实,做这样的事情,最好是等自己亲政日久,朝中根基扎实的时候做为妙。但眼下时不我待,他没有那样的时间。如果等到了凤翔之后再这样做,就算郑畋心甘情愿。他手下的人未必会心服。而现在,自己手上有七万大军,郑畋带的人马最多不可能超过三万(实际上只有一万五千人),就算他手下有人不服,七万大军一压下来,稍微有点理性地人。都不会拥一万五千人马对抗七万大军。如果在这里成功收回郑畋的兵权,等到了凤翔,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凤翔的人有什么不满,也只好徒呼奈何了。

    这就是为什么他显得如此迫不及待地对郑畋手中的兵权下手。

    对李俨来说,来自后世的他很清楚那些统兵大将如果拥兵自重,将会有什么后果。因此只要可能,他绝对不会容忍一支军队不受自己控制。当然这要慢慢来。但这个方向是绝对不容质疑的。

    对于日后,远离京师的那些军队,如何保证他们的忠诚。李俨准备了如下几个措施:

    一是仿效后世解放军部队地政委制度。对所有部队派下政委或者政治指导员。平时这些人没有兵权,只关注士兵对朝廷的忠诚度。而一旦主官将领心怀不轨。他们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出示手中特制兵符,暂时性的拥有兵权。等叛乱平息后,他们手中的特制兵符将被收回,同时兵权也将顺利移交给将领。

    当然,政委也有可能会出问题,而且他们的特制兵符权限太大,并不安全。对于这个,李俨也有办法。他规定,特制兵符只有在部队将领叛乱地情况下,才能够交给政委,平时这些兵符只能保管在秘密的人手上。在政委判定将领有谋反之心的时候,动用紧急联络信号,那些秘密的人再将兵符交给他们,让他们出手夺过兵权平乱。而为了避免拥有特制兵符的人擅自作主,李俨也规定,特制兵符只有在公开的政委手上才能发挥作用,在其他人手中,一律无效。

    关于那些掌管特制兵符的秘密人选,李俨在每个部队中,将会派出最少五人以上。任何叛乱情况,只有政委获得了两枚以上特制兵符,才能够发挥作用。这些秘密人选在不测发生的时候,可以自行选择其临时继任者掌握兵符。直到上级部门派出新的继任者或者将临时继任者转为正式人选为止。为了万无一失,秘密人选中,也将会分成明暗两部分。明的那一部分手上地特制兵符可以发挥作用。暗地那一部分人将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明地那一部分暗中监视。如果明的那一部分人出了问题,暗的这一部分人可以临时决定其继任者,但其自身不得出任继任者。暗线只能够知道一个明线,采取单对单的联络方式。一个出了问题,只能影响到相关的另一个人,不可能整个网络被人全部破获。

    这些人选,将会由“捕风”的下属机构,直接归属皇帝指派人选统领的“军事情报部”,和来鹄手中被命名为“捉影”的情报机构下属的同样直接归属皇帝指派人选统管的“军事安全部”指挥选拔。

    除此之外,李俨还准备建立军校。军队中的任何中上层将领,都必须由军校毕业或者在军校中经过进修。而下层将领,一半从士卒中选拔。另外一半,从赤卫军中抽调。无论是军校还是赤卫军,都会采用类似于洗脑地方式,灌输对国家、皇帝的忠诚观念。

    通过这些措施,基本上可以将军队的忠诚度保持到最佳状态了。但李俨并不因此满足。

    根据后世的经验。古代将领之所以往往发生叛乱而现代将领基本上不存在这种情况,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两个原因是最大的可能:第一是交通不便,信息不流畅。这就使得中央政府无法实时监控军队的情况。而通过派出监军地方式,又往往对将领决策掣肘,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所以一旦有变,根本就难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不能将不利因素扼杀在摇篮中。第二,则是古代军队。往往对后勤依赖不大。不想现代军队,如果没有子弹、炮弹等消耗品地补给,手上再好的武器,也不过是烧火棍。只要控制了后勤系统,根本就不担心军队生变。因为只要切断他们的后勤补给,什么精锐军队也都不堪一击。

    对于第一个问题,李俨准备想办法尽早生产出无线电发报机。这样一来,中央就可以及时掌握基层部队的信息了。第二个问题。李俨准备想办法尽量加快科技进程,及早将冷兵器军队转变为热兵器军队。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对部队的控制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