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曹牧文对这二月二倒是很熟习,还记得直到现代还很流行的一句话“正月里理头死舅舅”这句话,这也是曹牧文一大必杀。因为曹牧文学生时代便留的是略压耳的“文艺青年范儿”的头发,在那经典的“一头板寸”的学校时代,这句民谣倒是成了他跟老师抵赖的法宝,可惜不能支持太长时间,一到二月二这天还是得乖乖去理发店。就是因为这件事曹牧文才会对“二月二”这么的熟习。另外,心中暗骂了那帮子“混蛋”不知道多少次。

    这节日里的民俗极多。旧时,正月新娘不回门,媳妇不走娘家,正月不空房。同时还有“出嫁的闺女正月不能看娘家的灯,看了娘家的灯死公公”的迷信说法,因而正月出嫁的女儿不准回娘家。一个多月的时间,闺女想娘,娘想闺女,所以到了二月二,不仅已经出了正月,而且又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所以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看来这魏大哥的媳妇儿今天回娘家也是有说法的。“嘻嘻,我刚刚还道是这魏大哥为了和我去喝酒,自在几天把人家故意支走呢!”

    魏满粮,曹牧文两人便上了大街。一上了大街才发现这街上的剃头铺竟然比平日里的生意好了不知道多少。“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明代北京便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春节前剃头理发到了二月二,已经一个多月,正是需要剃头理发的时候。二月二龙抬头,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时间一长,就形成了二月二剃头的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小孩剃毛头”也是这一原因,为取吉利在剃头中间加“龙”字,叫剃“龙”头,以区别其它时间的剃头。这厢里就有不少大人拽着孩子前来剃头,眼看着把一个个平日里就肃静不了的顽童按到凳子上,把一冬天的头发挂掉。孩子一见这明晃晃的刀锋更加闹腾了起来。叽里呱啦的一阵哭闹,扭翻了凳,打掉的剃刀,吓得大人一阵安抚,只得说好剃完之后给买些糖果,玩物之类的才破涕为笑。这也把路边看热闹的曹牧文给逗的开心,“唉,看来自己真是老了,看着这帮顽童还真有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曹牧文顿生沧桑之感,“呃~~不对,他们其实比自己不知大上几百岁呢?哼哼!不过自己小时也特别讨厌理发这点不假呦~~~”

    今天天气格外好,看着明媚的阳光照在脸颊上,微微有暖意,时间长了竟然令双颊微红。微风吹来,杨柳枝摆动,唰唰作响。现下虽未接苞,但业已不远了。

    不知不觉,时间便到了中午,看着街边众多的小吃铺子里传来的阵阵香味,曹牧文胃中自是出现了“空虚寂寞”。那一像能吃能喝的魏满粮更是如此。

    “魏大哥,咱们找间好些的酒楼好好坐坐吧。”曹牧文知道这魏满粮定要推脱。

    “哎呀,怎么好意思让兄弟这么破费,不可不可。”果然这魏满粮连连摆手说不。

    曹牧文及时便道:“魏大哥,兄弟今日定要去大哥你好好聚聚,后天我便要跟着我同族的长辈离开到外地跑货去了。要是今天咱们不聚的话,以后就不知有没有这个机会了。”

    魏满粮一听也很是惊讶,“什么,兄弟你要走了?”

    “是啊,那是我族叔。我刚刚来时没有找到友人便流离失所,亏得大哥你相助。前一段时间我竟然在街上遇见了来京采买贩货的族叔,相问之下这才了解了我的情况。便开口想让我也同他一起。我仔细一想,跟着叔叔到各地闯荡到也合我的性子,他又是我的长辈,人家开了口我也不好拒绝,所以便答应下来。这后天便要走了。”

    “啊~~~是这样啊~?”魏满粮一时间怔怔的说不出话来。最后便答应了。

    曹牧文挑了大兴最好的酒楼宴宾楼,名字略显俗气,但十分宽敞,菜也做的很好。挑了一处僻静位置,两人落座。

    曹牧文知道这魏满粮平日里勤俭节约,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自己现在还算腰包甚鼓,便让魏大哥好好开开荤腥,专挑大鱼大肉的点。什么“黄焖羊肉”“肉片焖玉兰片”“蟹粉狮子头”“松鼠桂鱼”均是来者不拒,最后还点了一只大肥鸡。另有开了一坛五加皮。这冬天虚寒,是该好生补补。

    这店小二一见这位点起菜来毫不手软,顿时心下巨喜。因为今天正是“二月二”。北京一带,比较讲究的还在食用时搭配“合菜”。合菜是将瘦肉丝与菠菜、豆芽菜、蒜黄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时将春饼一分为二,抹上甜面酱,配上大葱,再夹上合菜,卷成筒状而食。这即使应景之食,又碰见这麽位大客户,怎有不多推荐些之理。

    曹牧文也是毫不含糊,加了分“合菜”之后,又按照老北京的习俗点了盘“驴打滚”当作“饭后甜点“吧。

    这魏满粮一见曹牧文这么破费,还想婉言谢绝。“哎,今天是兄弟请大哥你的,就莫要推辞了。反正吃不了还能‘打包’吗嘛!”

    “啊?打啥?”魏满粮一听这个新鲜名词一脸的不解。

    “呃~~~就是~~”这曹牧文一时口快,竟忘了古时候虽然将吃不了的饭菜包好带走也是寻常,不过“打包”二字却是没有的。

    “这个~~~”刚想开口解释一番,店小二的一声“菜来喽”顿时打断了曹牧文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