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人心能够知晓行为的善恶,也能自觉地去为善,这就是本心的”明觉”,这是对程颢思想的发展。《传习录》中对人心的”虚灵明觉”有很多讨论。若要全面正确地把握王王守仁”心外无理”及其他学说,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些讨论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人心的本质是理,并且人能自觉到这种道德意识,所以人不需通过外物去认识本心之理,外物之理只是人心的表现。格致的工夫不是去认识外物,而是去掉本心的私欲之蔽。人心的明觉在程颢和朱熹处都有论述。读者在读《传习录》时应明了王王守仁和他们的联系与区别。应该承认王王守仁以上的这些思想的确为人性善作了本体论的说明,有其历史意义。但也一定要看到,他的学说对人性恶的原因研究不够。虽然他的学说在明代下层人民中亦有影响,但仍不能说它有较大的普泛性。王王守仁也注意到过”利根”和”钝根”之人要区别对待,但他的思想只适于利根之人。后人批评他”近禅”正在于此。这也是他不如朱学的所在,王王守仁的这一偏失开始受到现代学者的注意,但是在当代新儒学的大家中,除梁漱溟以外,其他人对此尚注意不够。《传习录》是王王守仁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不但全面阐述了王王守仁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传习录》包括了王学所有重要观点。上卷阐述了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强调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中卷有书信八篇。回答了对于知行合一、格物说的问难之外,还谈了王学的根本内容、意义与创立王学的良苦用心;讲解致良知大意的同时,也精彩地解释了王学宗旨;回答了他们关于本体的质疑并且针对各人具体情况指点功夫切要。另有两篇短文,阐发王守仁的教育思想。下卷的主要内容是致良知,王守仁结合自己纯熟的修养功夫,提出本体功夫合一、满街都是圣人等观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四句教,它使王学体系齐备。

    《传习录》。

    对于这本书,有的人有过这么一个建议:阅后即焚。但前提是你看懂了。

    其实,大部分研究王王守仁的专家学者都是反王王守仁的。理解了这句话,你就理解了王王守仁。很简单,心学是身心践履之学,不是学问词章之学。没有人会因为你会背牛顿三大定律而认为你有多了不起。同理,懂得心学也不是什么值得炫耀之事,而使更多的人都能从心学中获益,才是一件有价值的事。

    “圣人之学为身心之学,要领在于体悟实行,切不可把它当作纯知识,仅仅讲论于口耳之间。”

    这就是心学和其他学问的区别。立说未必需要著书,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成为有志于建功立业之人安身立命的工具,这是王守仁创立心学的初衷。每个人都知行合一了,问题解决了,这本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是一种悲哀,但是这种悲哀,马上就会在王王守仁平定南赣之乱中再次得到印证。

    五百年前的王王守仁不再犹豫,他以成熟的知行合一之理论,首先说服了自己:打家劫舍,祸乱天下,已非我民,合当诛之!

    正德十三年正月,王王守仁向赣州进发。

    从南昌到赣州,一路都是水道。王守仁他便在船舱中一路盘算,又拿出吏部的公文反复揣摩,尤其对那句“一应地方贼情,军马钱粮事宜,小则径自曲画,大则奏请定夺”注视良久。虽然王廷相此人在思想上和自己有着诸多的不相符,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可谓是没有一丝不同,那就是对于天下,对于天下如此这般的现状,若是问任何一个有些志向的人,又怎么不会撑起一副我欲天翻地覆的气魄。其实照着这么说来,池仲容倒也算是个顶天立地的人物了。只不过王守仁想到此处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没想到这个人,虽然自己没有亲眼见过他,但是这个人还是深深的印在了自己的心中。“金龙霸王”嘛?哼哼!王守仁这样笑着想着,这个人起的名号就是如此的直白。“你若是想做西楚霸王,也要有这份能力和英雄气魄。”王守仁这般的想着,这个人,这个池仲容的的确确是个英雄人物,但是他这样思考着,和项羽比起来嘛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王守仁这样想着,他领兵平叛,成功与否倒在其次,最微妙最重要的还是处理好同中央的关系。将在外,不被怀疑不遭掣肘简直难如登天,从三人成虎的寓言开始,史书上的此类记载就不绝如缕。

    凝思之间,他的坐船已经缓缓的试过了万安,万安万安,暂且一切安好,也希望以后的日子里也能是如此的安好,一帆风顺吧。

    但是,王守仁突然又想到,使文天祥名照汗青的《过零丁洋》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一句中的惶恐滩就在万安。

    该滩为赣江水路中最为险要的一段,船经此处,无不惶恐。

    而此番却是赣江的涸水期,王守仁的座舟在江水中缓缓上行,忽见前方江面许多商船停泊不前,不知何故。王守仁眼上瞧见了,心中也是咯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