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而红牛的超级工厂,放在浦东,对本土经济也是有好处的,浦东目前还没有变成经济特区,整个上沪市,应该也只有少量资源投入这里,而据他所知,住在浦东的人却非常多。

    “宁买浦西一张床,不买浦东一套房”,这句话足以看出浦东浦西的差距,在目前来说是天与地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浦东都是以农业及少量工业为主,浦西则是汇集了上沪市的所有精华。

    在改开之前,大家的岗位都是定下来的,浦东浦西之间的人员流动虽然也不小,可还能受控制,但改开后,浦西的大量工作岗位,可是吸引着浦东的人,毕竟,种田一年可能也比不上打工一个月,即使,正式工作都是铁饭碗,不会突然多很多,可就是临时工,也要比务农强多了。

    胡应相就受邀在浦东浦西之间建一座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如果自己在浦东建一个大型工厂,必然可以与当地打好关系,等浦东特区成立,加上自己资本雄厚,自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了,而且光是一个不错位置的1平方公里土地,这个价值就是非常惊人的,哪怕未来需要工转商,也算不了什么。

    如果不是现在可以借着投资工厂的名义,那拿下这么大的地皮,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80年代,没有什么理由,是不可能拿的到地皮的,这是法律规定的,而浦东特区在90年代初成立,一旦成立就会成为全国焦点,内资外资全部涌入,在那种情况下,陈志文想要参与,建几栋大厦都不难,可想要拿下1平方公里的地皮,还是靠江的,这几乎也是不可能的,如同现在的九龙半岛,神仙来了也拿不到这么大面积的土地。

    政府也是有发展规划的,地皮也是一块一块的开发的,外人也只能看准机会适时入手。可如果早就是工厂了,那政府也就只能协商了。

    “好,如果在长江附近,我们进货出货也会方便很多。等我再回去与上沪市协商,确定位置,再来告知陈生。”秦志豪点点头说道,他也没往地产方面去想,毕竟,现在的浦东,还是太荒了。

    “嗯,好,不过我明天就要回香港了,也有可能后面还会去美国,到时候你可能需要等一等了。”陈志文又说道。

    今年上半年,他的核心基本上就在香港、欧洲、内地,美国那边还没去过,这么长时间积累下来,那边也有一些事情了。虽说美国业务可以来香港汇报,不过很多事情也不是光靠汇报就能决定的。

    “好的。”秦志豪点点头,又问道:“陈生,还有一件事,我们原本准备从日本采购最先进的方便面制作流水线,就是上沪那边有点其他想法,他们不希望我们采用先进的流水线,而是想让我们尽量都采用人工的方式。”

    “这是想增加就业数量?”陈志文一听也就明白了过来,任何时代任何地方政府,都是非常关心就业的,因为就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年轻人,没工作,反而可能成为社会隐患,前两年的香港,因为地产危机导致大量的工地停工,港府哪怕出现了财政赤字,也是坚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尽量保证更多的人就业。

    “是的。”秦志豪点点头说道。

    “那效率方面呢?采用人工的话,会影响多大?”陈志文又问道。

    “效率会慢一点,我们的投入也会少很多,虽然后面的工资花费也会更高,但因为内地人工成本低,想摊平的话,估计需要很多年。”秦志豪回答道:“如果还想保证原有效率,那就得增加规模。”

    “这样上沪市估计更开心了。”陈志文笑了笑,随后说道:“也不是不能商量,不过既然造成了我们效率降低,那就让政府从其他地方补偿吧,比如更大的地皮或者税收优惠,我们可以为上沪市提供更多就业,但不能亏,原则就是这样。”

    其实,多拿一点地,什么亏损也就补偿回来了,不过利益还是得最大化,因为自己会提供给上沪市更多的就业。

    “好的。”秦志豪答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