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在今年前五个月时间,香港的舆论开始有利地产商,而指责港府有地不售。

    然而在5月下旬的时候,香港各大地产商联合在土地拍卖会上‘联手投地’,本意是给港府施压,谁成想,舆论立即转变风向。

    5月27日《大公报》发表社论,社论说:“可以说,这是近年拍卖场上少有的冷落景况。以往,多半竞投激烈,屡创新高……事实上,(官地)地价一下子暴跌三分之一,也终究不是香港整体经济之福。以5月26日卖地的反应为例,股市就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地产股急跌,投资者不知所措……”

    “地价太高,要回一回;楼价太贵,与市民的购买力脱节,要作出调整。这是大家的共识,也希望能见到这种情形有秩序地、温和地、缓慢地出现,而非急升之后出现暴跌。5月26日的卖地,是特殊环境、特殊因素的产物,不能以此为准,否则,会添增香港经济的不稳定性,对平稳过渡不利……”

    “对5月26日卖地场上发展商‘联手投地’的做法,不少人有异议。这并非不容许发展商组财团购入土地,而是不能出现变相垄断的局面。倘若真如此,就不是一个公平的市场了。”

    《资本家》杂志称:“70年代以前,香港官地拍卖场中经常出现地产商合作竟投土地……随着官地拍卖制度及付款条件制度化,加上地产发展商自律,过去那种联手压价、私下分利的方法已不复见。今次重施故技,引起公众人士猛烈抨击。”

    市场人士分析,自半年多来,港府不断收紧对买卖楼宇的限制,平抑楼价见效,置业者持欢迎态度,地产商却耿耿于怀,故联手压低地价,向港府示威,不要步步紧逼。

    又有人认为,地产商联手垄断地价,必减少政府的库房收入,政府的钱,还得用在香港,英国又拿不走一分,地产商以牺牲政府库房收入为代价,实不可取;还有人认为,地产商‘执了平货’,并不会‘平买平卖’,置业者休想买到平楼,地产商压低地价,只是为获更惊人利润。

    批评谴责之词,从四面八方涌向地产商。这批地产商,甫与港府‘交火’而‘大获全胜’,却未闻一声喝彩声。他们立即在香港处于‘孤立’的境地,这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长实集团。

    林志超看着报纸上的新闻,一脸的无奈,长实集团纯属是‘被胁迫’,毕竟作为香港地产的‘帅虎’,没有道理和各大地产商不在同一个阵线。

    说实话,以他现在的身价,地产上少赚一点,根本算不上什么!

    他拿起电话,拨打了一个号码。

    过了一会,林瑞寰、周淮安两人来到他的办公室。

    “淮安,你把那两个项目的经理位置,让出去,不要担任!”

    上次在拍卖会上:拍卖官以18亿港元开价(粉岭一幅地),每口叫价加2千万港元。开投后竟有8分钟没有买家承价,在拍卖场,无人承价竞价8分钟可用“漫长”一词。其后东方集团首先承价,百利保竞价,再后新世界叫价至19.8亿港元。几大竞投财团‘咬耳仔’异常忙碌。承价竞价之中,各财团大联合终于完成,最终由东方集团出面以20.4亿港元投得。

    这幅地的买家有12家发展商,它们是长实、东方集团、新世界、新地、信和、嘉里、恒隆、恒基、太古、百利保、新加坡发展银行、华夏海外。其中大古是英资;信和、嘉里、新加坡发展银行是东南亚侨资的在港公司;华夏海外是中资,隶属华夏建设部。

    整项发展计划总投资约30亿港元,由长实出任项目经理。

    第二幅元朗的地拍卖,简直就是第一幅地的翻版。起价4.8亿港元,每口1千万港元,只叫了三口便彻底冷场,拍卖官只得以5.1亿港元落槌。

    第二幅地财团组合数更多,达14个。除上述的12家财团外,庄士企业及广生行亦欣然加盟。

    两幅地长实集团都没有喊价,但却被大家推举为‘领头羊’,毕竟长实集团是‘帅虎’。

    如今,林志超见舆论如此汹涌,说什么也得开始表态了!

    周淮安点点头,说道:“好,我马上去做!”

    他也明白事情的严重性,再和港府都下去,各大地产商都不讨好。而老板又是一个比较爱惜名誉的人,所以他肯定要辞职。

    林志超又对林瑞寰说道:“港府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推出更严厉的打击炒楼方案。倘若如此,我们撮合地产商会表态,原则性支持港府的打击炒楼方案。这事,要和地产商会的人沟通一下,不要再硬抗下去了。”

    林瑞寰点点头,说道:“我明白父亲的意思了!”

    地产商会当然也不会再硬撑下去,相信也会审时度势,适当的做出让步。(目前,地产商的会长是何鸿,地产商会发言人则是新世界发展的总经理梁志坚)

    一周后。

    又丢‘银纸’、又失‘面子’的港府,推出更严厉的打击炒风措施。

    中长期措施则计划在几年内增大土地供应量,增加公屋、私人楼宇‘中价’单位的供应量,以保证楼市稳定。

    属首阶段的措施有:内部认购由5成降至1成;由目前入伙前2年可卖楼花,改为人伙前6—9个月始可卖楼花;买楼按金由现时5%提高到10%.等等。

    港府有关官员称,政府税收减少并非最重要考虑因素,最重要的是令普通市民有能力买到理想单位。

    香港地产商‘审时度势’,明智地发表声明表示‘原则赞同’港府打击炒风的措施。

    香港地产建设商会发言人、新世界发展总经理梁志坚,表示对港府遏制楼价措施原则上支持,并认为措施可以有效阻止炒家入市。但对于措施缩短卖楼花时间及限制买家签契后,才可转售物业则有保留。

    他说,今次公布的措施十分全面,兼具短期内打击炒家入市,遏抑楼价数个方法和长远措施的增加土地供应,可缓解香港住屋需求紧张的情况。地产建设商会是会尽量同政府合作,遵守及执行公布的措施。

    措施实施后,香港楼市炒风渐淡,楼价下挫。

    用户欢欣,炒家悻悻,发展商多持悲观态度。

    林志超来到九龙仓集团,林瑞海高兴的走了进来。

    “爸,东南亚诸国纷纷实现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其金融市场基本完全开放。我们套现的时机到了!”

    林志超露出笑容,九龙仓集团在东南亚(不包含新加坡)的净资本值已经高达160~180亿港币,而他们当年一共就投资才20亿港币,如今获利8~9倍,可谓相当的理想。

    总的来说,就是杠杠(贷款)乘以4~5倍的升值。

    而如今,这些国家又主动实现‘可自由兑换’,也就意味着他们赚的钱非常容易跑出去,和日本当年一样。

    当然不是这些国家傻,而是他们认为‘可自由兑换’是吸引外资的手段,搞好本地市场的营商环境。

    当然这种事有利有弊,对于小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吸引外资有利于经济发展;对于大国来说,本身拥有‘自我发展、自我消化’的能力,所以实行资本管制倒也不是不行。

    当然,最终的检验还是需要用历史来书写。

    据林志超的了解,后世的马来西亚比华夏的人均GDP高,泰国只有华夏的70%不到,而新加坡是足足的七倍。

    “那就逐渐抛售东南亚的资产吧,新加坡暂时无须理会,争取用1年半~2年的时间逐渐抛售。时代购物中心,则保留部分股份,继续管理即可。”

    时代广场,是九龙仓集团的招牌购物中心,但却不是注册品牌,而是一个世界性的品牌。

    “我明白了!”

    有父亲的指点,林瑞海顿时信心十足起来。

    每一次的资产挪腾,父亲是绝对的权威人物,至今(快五十年)从未失手!

    接着,林志超说道:“投资美国商业地产的进展如何?”

    九龙仓集团虽然没有长实集团的盈利雄厚,但林瑞海有林志超的支持,所以在年初进行了一次供股集资,总计集资25亿港币;林瑞海如数供股(10亿出头),而供股的资金便是林志超让恒丰银行贷款给他,将来进行偿还。

    本来直接给也没有问题,但以林瑞海的身价,将来偿还毫无问题,便不例外。而且,林瑞海有自己的私人投资公司,也算是小有身家。

    林瑞海说道:“进展很顺利,我们都是购买一些好管理的商业物业,已经买入约20亿港币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