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徐阶看向这个弟子,张居正说道:

    “掌管南直隶钱粮的是南京户部。”

    剩下一句话张居正没说,如今掌管南京户部的是和清流并不对付的方望海。

    而且方望海还有和胡宗宪合作的“前科”。

    一想到这里,徐阶又沉默了片刻,他抬起老花的眼睛说道:

    “赵贞吉是不是还在家中丁忧?”

    众人愣了一下,一名吏部的官员站起来说道:

    “徐阁老,赵贞吉赵大人还没有起复。”

    徐阶想了想说道;

    “南京户部还差一个右侍郎,明日我去推荐赵贞吉出任南京户部右侍郎,将仓储和钱粮的事情从方望海手上扒出来。”

    众人对徐阶的眼中充满了敬佩,赵贞吉,和多次被严嵩迫害贬谪,又是心学弟子,是徐阶的学生。

    赵贞吉和严党是有仇的,他因为父丧在家里丁忧守孝,不过算起来也到了起复的时候了。

    赵贞吉的资历和学历,都足以出任南京户部侍郎了,而正常南京户部是有一个尚书两个侍郎的。

    比如之前的被抓的南京户部侍郎陆大有,就是专门负责仓储和钱粮的户部右侍郎。

    其实权力的游戏就是打牌一样的游戏,谁手里的“自己人”多,在牌桌上就更占据优势。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妙啊!”

    也难怪徐阶能做清流的首领,他脑子里那本名册,就是他最厉害的武器。

    在场的人当中,只有高拱皱着眉头,一直都不发一言。

    等到众人都离开了之后,高拱这才对裕王说道:

    “赵贞吉去了南直隶,恐怕不是东南百姓的好事啊。”

    裕王沉默了,即使他的政治水平再低,刚刚清流讨论的意思他也明白了。

    那就是利用严党在“改稻为桑”的失误,等到浙江因为没有粮食而酿成民变,用这个来绊倒严党。

    可这场政治斗争的筹码,是浙江百姓的生死。

    裕王愣了一下,也有些犹豫,但是却也说不出话来。

    高拱有些失落的说道:“若是如此,苏汝霖说的对,清流又和严党何异呢?”

    高拱也不等裕王说话,直接拜别裕王出门而去。

    自从上一次的俞大猷事件之后,高拱和张居正之间也有了隔阂。

    高拱不再单独的去找张居正喝酒讨论时局,和清流之间的互动也少了一些。

    回到府中,高拱忍不住钻进书房,他想了想,将今日的事情写在信上,又翻出了苏泽当年递给他的拜帖。

    然后喊来家丁说道:

    “将这封信,到南直隶这帖子上的地址,亲手交到苏汝霖手上,明白了吗?”

    家丁立刻应了下来,高拱写完信之后坐在椅子上,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但是高拱也迫切的想要询问苏泽,到底要如何才能救大明呢?

    嘉靖四十年,三月,整个江浙暴雨。

    杭州知府衙门中,大小官员神情肃穆,正座在上座的杭州知府马宁远脸色难看。

    杭州知府的同知、通判、推官分别坐在下首,除此之外马宁远还下发了公文,让杭州府内的各县知县也来知府衙门开会。

    海瑞一身洗的发白的官服,在一众官员中显得非常醒目,也显得非常的异类。

    马宁远环视一圈,最后眼神落在了海瑞的身上。

    他厉声说道:“淳安县的改稻为桑为什么推进这么慢?到现在才改了几十亩地?淳安知县海瑞!你当本官的命令是儿戏吗?”

    众人的目光都放在海瑞的身上,海瑞却没有因为上司的发怒,脸色有任何的变化。

    不过海瑞也不是官场新人了,他没有直接硬顶,而是说道:

    “这些日子淳安暴雨,下官都在巡视堤坝,没有过问改稻为桑的事情,都是交给县里田县丞做的。”

    “你!”马宁远拍了桌子说道:

    “既然你不理政,为何阻挡本知府派去的人?“

    海瑞还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说道:

    “只是没见到知府大人的亲笔手令,下官怀疑这帮人招摇撞骗。”

    马宁远却说不出剩余的话来了。

    一件事办的如何,最后总需要人去办。

    海瑞虽然只是一个知县,但是改稻为桑总要落在他的头上。

    他只要是这个态度,马宁远也很难强迫他做什么。

    马宁远派手下去淳安强行改稻为桑,却被海瑞带领衙役驱逐。

    可马宁远的手段是毁田推行改稻为桑,也不可能落在白纸黑字上。

    就在讨论陷入到了僵局的时候,突然有知府衙门的衙役走进来喊道:

    “各位老爷,淳安民变了!”

    马宁远一拍桌子站起来,脸上却是一脸的喜色,他恶狠狠的看了一眼海瑞。

    就仿佛民变是什么喜事一样,他立刻站起来,对着身边的衙役说道:

    “速速去请杭州新军出动!本府要亲自镇压这帮刁民!”

    海瑞和一众官员也站起来,急匆匆的跟随这位知府大人走进了雨幕中。

    海瑞脸上满是忧虑的神色,这民变等于给了马宁远突破口,他有了暴力干预改稻为桑的口实。

    果不其然,一行人赶到淳安的时候,雨还在继续,只看到所谓的民变,不过是一个村子的百姓站在田边,当着衙役去田里拔秧苗。

    马宁远为了推行改稻为桑已经彻底魔怔了,他命令府衙和县衙的衙役去阻止百姓春耕。

    马宁远很明白,要让百姓改稻为桑,光靠着号召是不行的。

    所以马宁远干脆釜底抽薪,只要百姓种不上这一季的粮食,耽误了春耕,那就只能种上桑树,按照官府的要求改稻为桑了。

    马宁远的算盘打的不错,但是百姓也不是傻子。

    春天种不上粮食,秋天冬天就要饿肚子,你朝廷只说了改稻为桑,但是一分钱的补贴都没有出。

    没有粮食就要有人饿死,到了秋天没有粮食的百姓就只能出售田地来求生。

    而且改稻为桑的桑苗,县里还强行摊派购买,更是让杭州百姓抵制。

    这是淳安县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马宁远看到这个局势,也不像是民变啊?

    他皱着眉喊来那个通风报信的小吏:

    “民变呢?”

    “这些刁民不让衙役下去拔秧苗,起了冲突,府台大人,这就是造反啊!”

    马宁远要被气笑了,但是看到拿着农具的村民,海瑞已经顶着雨上前去交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