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最近几天,尽管外面大雨连绵,广州城总督衙门内一直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经过大半年的紧张对峙,英国公使文翰终于收到了外交大臣的指示,决定息事宁人,将军舰撤回香港。

    消息传来,广州内外一片欢腾。十年来,华人与洋人打交道,战则丢城失地,和则丧权辱国。

    两广总督徐广缙仅靠十万民团,不费一枪一弹,不战而屈人之兵,逼退了船坚炮利的英国舰队。

    这是一场空前的“胜利”,军民欣喜若狂。他们意识到,洋人并非不可战胜,民心可用,胜过坚船利炮。

    1850年,广州城下的中英对峙只是近代史上的一个小插曲,双方并未擦枪走火。

    十九岁的咸丰帝刚刚登基,对徐广缙刮目相看。经此事件后,咸丰帝坚信民心可用,立场更趋保守,在对外交涉上秉持顽固立场。

    在某种程度上,这场对峙也深刻地影响了华夏近代史的走向。自此之后,满清对外交涉更趋强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却说洋人退出广州后,徐广缙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志得意满,不顾城外大雨仍频,邀请广州城内头面人物赴宴。

    这天,总督衙门花厅内张灯结彩,布置下数席桌宴。徐广缙在签押房内,准备迎接广州将军穆特恩。他身着一件缀有补丁的仙鹤官服,对着西洋镜照个不停。

    道光老皇帝素来节俭,连龙袍上都缀着补丁。上行下效,下级官员也喜欢穿着带有补丁的衣服,以示节俭。

    在这种风气下,很多官员表面节俭,实则贪蠹,穿着破破烂烂的官服,该贪的银子一分不少。

    与这些附庸风雅的官员不同,徐广缙真心认同道光帝节俭爱民的理念。他廉洁奉公,精明强干,在朝廷中官声很好,是个很有前途的封疆大吏。

    这一次,他力排众议,发动民团对抗洋人,不战而逼退英国人。有这件大功劳,日后入值军机、加封大学士,岂不水到渠成?

    想到这,徐广缙嘴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

    这时,属下过来报告,说广州将军穆特恩推说身体有病,不能前来赴宴了。

    两广总督与广州将军都是从一品的大官。两广总督兼管军政,广州将军主要管理广州城内的旗营。论实权,自然是徐广缙大。

    但穆特恩是满人,地位隐然高于徐广缙。两人联袂奏事,按惯例由穆特恩排在前面,徐广缙排在后面。

    徐广缙听说穆特恩不来了,大为扫兴。这个穆特恩,既然不准备来,何不提前告知,害得他等了好一会儿。他把穆特恩的帖子丢到一边,转身向花厅走去。

    花厅内摆了五桌酒席,坐着广州城内有头有脸的官绅。徐广缙和他们周旋片刻,便信步来到花厅里的亭子里。

    这里是此次宴会的主桌,与其他几桌酒席隔有一段距离,更显隐私、尊贵。

    这一桌,坐的都是广州城内的大员,包括广东巡抚叶名琛、广东陆路提督陶煜,另有水路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大员。

    徐广缙和大家寒暄两句,大剌剌地坐在主位上。这个位置本来是给穆特恩准备的。一旁的戈什哈秒懂,把多余的位子撤去。

    简单寒暄两句,徐广缙端起酒杯,说道:“各位,本部堂今日摆下一席薄酒,一来是庆祝咸丰皇帝即位,二来是庆祝洋人撤军。

    “穆大人身体抱恙,临时不能赴宴。各位冒雨赴宴,本部堂备感荣幸。咱们先喝上一杯,请!”

    大家抿了口杯中的黄酒。

    巡抚叶名琛恭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