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公孙昆邪,以及袁盎二人身上时,这二人面上的神情变化,也不可谓不精彩。

    比如公孙昆邪,本就是‘名誉九卿’性质的典属国,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强烈的不妥。

    究其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公孙混邪的出身——华夏历史中,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反复出现在青史记载上的一个原始民族:义渠。

    殷商之前,义渠本是羌戎分支,世代聚居于宁夏固原草原,以及六盘山、陇山一带。

    殷商之时,义渠人与居住于陇东的狄人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彼此攻伐不休;还经常同居住在豳(bīn)地,由先周姬姓建立的豳国发生武力冲突,并不断蚕食着豳国领土。

    大约在殷商康丁年间,北方夷狄南下入侵,周祖古公:亶父率领部众离开豳地,南迁入岐山。

    戎、狄两族则乘机抢占了空出来的陇东大部分地区,作为部族世代居住的聚居地。

    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义渠王则赠送骇鸡犀给文王,文王又将这些东西献给了商纣王。

    由于义渠同姬周的相处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发生武装冲突之后,鬼方都会因失败而逃走。

    久而久之,鬼方人逐渐外迁到了河套地区,义渠人则趁机内迁。

    长此以往,义渠人便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

    这片土地肥沃,水草丰茂的天然牧场,因为义渠人的到来,而使得当地的畜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义渠人口也大量增加,由游牧状态定居下来,成为了少有的‘定居畜牧民族’。

    在同当地周人后裔的杂居中,义渠人又学会了农耕技术,并学习了周族文化,效彷周人建立城堡、村落,从而发展成了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或者说是‘义渠人’。

    至此,义渠这个民族,才算是在历史上正式形成。

    周朝建立后,义渠人臣服于姬周。

    在多次镇压异族,却遭到激烈的武装反抗后,周朝开始逐渐改变策略,采取安抚政策,将五戎,即:义渠、郁郅、乌氏、朐衍、彭卢皆安置于大原地。

    五戎中,唯有义渠居大原中心地带,南临泾水,这片区域宜耕宜牧,土地肥沃,义渠人很快便借此强大起来。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临镐京城下,又杀幽王于骊山,周平王惧戎狄,慌忙迁都洛邑。

    这便是周都西迁,周天子威仪不再的来由。

    彼时的义渠人则趁着周室内乱,悍然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在今宁县焦村乡的西沟村建立了义渠都城。

    从此,中国历史上,也正式有了‘义渠国’的名字。

    义渠国建立不久,便出兵吞并了彭卢、郁郅等其他西戎部落,疆域得到极大的扩张。

    其国界西至西海固草原,东达桥山,北控河套,南到泾水,面积近十万平方公里。

    相较于后世的华夏,十万平方公里或许并不大,但在诸侯林立的春秋战国时期,却也已经算得上是大国。

    在政局动乱的春秋战国时期,义渠人或者说义渠国,直接参与了中原列国,尤其是七雄并立时期的合纵连横等政治、军事角逐;

    特别是先后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强秦,进行了四百余年的反复军事较量,成为了当时秦国称霸西戎的主要对手。

    定居陇东高原后,义渠人便开始从事农耕,逐渐发展成了半农、半牧民族。

    周襄王(前650)即位之前,义渠在吞并了北地诸戎后,进一步向东、南方向发展势力,最先将矛头指向了秦国。

    周襄王元年(前651),义渠国收留晋国人由余为使臣,派他出使秦国,以图缓和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由余到秦国后,秦缪公以上卿款待,并向他请教治国之道。

    由余说:“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怀忠信以事其上,一国之政犹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

    缪公大为赞赏,便用离间计召降了由余。

    此后,秦用由余计攻北地义渠,“益国十二,开地千里”。

    而义渠在战争失败后,吸取教训,养精蓄锐,筑城自守。

    周考王十一年(前430),义渠大举攻秦,从泾北直攻到渭南,迫使秦国军队退出渭河下游,此后30年内,是义渠国最为强大的时期。

    其地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到陇西,南达渭水,面积直逼二十万平方公里。

    周显王(前352),秦出兵伐魏,一举攻占魏西河郡和上郡;

    自此,领土接壤范围进一步增大的秦国,开始重新于义渠出现摩擦和争端。

    秦国乘义渠国内乱派兵攻打义渠,并平定义渠内乱,义渠臣服于秦,此后双方时战时和。

    周显王四十二年,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义渠以国为秦县,以君为秦臣,正式成为秦国属地。

    虽然秦国在义渠‘县’不驻兵,不纳税,也不派遣官员,但也算是在理论上具备了对义渠人的统治。

    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二十年(前318),义渠乘中原诸国混战脱离秦国控制,联合关东五国合纵伐秦。

    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秦国用计谋拉拢义渠,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送义渠王,义渠人却并没有上当,仍起兵伐秦。

    最终,义渠人伙同关东的列国战胜秦兵,收复了相当一部分失去的‘祖地’。

    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二十四年(前314),秦国在中原战场大获全胜取胜,之后调集重兵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义渠国土几乎缩水成数县之地。

    周赧王八年(前306),秦昭襄王即位为秦君,因年纪尚小,由其母宣太后摄政。

    秦宣太后,便是后世人耳熟能详的芈月——芈八子。

    摄政之后,宣太后改变了正面征讨、攻伐义渠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

    后又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

    以至于义渠王同宣太后yín乱,生有二子,方使义渠王完全放松了对秦国的警惕。

    直至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灭亡,领土并入秦国。

    义渠国灭,遂被纳入秦土,逐渐秦国化、中原化;

    到始皇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义渠人也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至于为什么要在提到公孙昆邪的身世时提到‘义渠’这个已经近乎消亡,或者说基本溶于华夏的民族,是因为公孙昆邪,便是义渠人逐渐融入华夏民族之后,绝无仅有的、能在华夏政体担任高级官员的义渠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