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下午五点钟,刑二中队的办案人员都聚在了会议室里。

    张沐然是技术科科长兼技术员和内勤,杨丽虽然是法医,也兼着好几个职务,所以他们这一组人里面,真正算起来也只有四个人。

    几分钟后,主持会议的领导走了进来。

    澎湃不仅是县公安局副局长,同时还兼刑警大队政委和大队长的职务,在这里从上到下,每个人肩上的担子都不轻,这就是贫困地区刑警队的现状。

    澎副局长环视四周,其实他那双眼睛,也只能在这四个人身上转一转了。

    “大家把这个案子的案情和进展,都总结一下!”

    江峰最先汇报:“我先说吧,死者叫张桂琴,1980年7月14日出生,未婚,在纺织厂工作,家庭经济条件很差,报案人是她的妹妹,案发当天,报案者是夜班,早上回来就发现姐姐死在家里了!”

    彭副局长看向了杨丽:“尸体检验结果呢?”

    “死因是高空坠亡,时间在1点至0点,这是尸检报告!”

    杨丽将尸检报告递了过去,继续补充道:“还有,死者家里的锁芯上,没有检验出任何新匹配钥匙的金属遗留物,我可以肯定的说,除了原配钥匙以外,该锁没有被任何钥匙打开过,室内也没有被翻动的痕迹,死者是石女,基本可以排除盗窃抢劫和强歼!”

    彭副局长看完了报告,眉头就拧了一个大疙瘩,大概也看出来了,死者的死因不是一般的匪夷所思。

    过了一会儿,他又问张沐然:“现场指纹呢?”

    “只有被害人和她妹妹的指纹,没有发现凶器!”

    彭副局长紧接着又冲江峰说道:“老江,通过你们对案发现场勘查的线索,能不能推断出案子的性质?”

    江峰转动着茶杯,面色凝重,也不说话,只是闷着头吸烟。

    看得彭副局长有些不太高兴,右手轻轻地在桌子上敲了几下,声音低沉地说:“总得有个推断吧?”

    “让小韩来说吧!”

    韩庚正结合着线索在笔记本上梳理案情,就听见江峰把他给推出来了。

    而正好这时,彭副局长的目光也望了过来。

    我这还没理出头绪呢,咋说呀?

    韩庚心里叫了声苦,赶忙理了理思路,分析起来:“线索很少,不能排除熟人作案,现场有一双红色的高跟鞋,很整齐的摆放在死者身边,这说明死者很可能是被人推下楼坠亡的,凶手把死者的尸体带回家中,然后再用死者的钥匙打开房门,用一把五公斤重的铁锤砸碎死者头部,而凶手离开现场的时候由于粗心,忘记了把死者的鞋穿回去,所以,我认为只要化验出那双鞋上面的泥土成份,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第一案发现场!”

    “不错,小韩同志分析的有理有据,咱们就以第一案发现场,作为破案方向吧!”

    澎副局长笑眯眯地夸了他几句,又问杨丽:“死者穿的那双鞋,化验结果出来了吗?”

    杨丽苦着脸,发起了牢骚:“没有,一大堆事要忙呢,我今晚就不回去了,反正回去也睡不了几个小时,不如留下来加班了,咱们局里又缺钱又缺人,什么都得干,连个换班的人都没有,工资还没有厂里的工人多,加班也没有加班费!”

    听完杨丽的一通抱怨,彭副局长脸色都沉下来了,暗想你今天工作没做到位也就算了,怎么还发起牢骚来了,人家小韩和小张举办婚礼的时间都没有,要诉苦也轮不到你啊。

    但他没有跟杨丽计较,只是点头说辛苦了,就沉声有力地对大家说道:“这是一起恶性杀人案,我们要全力以赴,争取早日破案,如果人手不够就从一中队调,这段时间大家多辛苦一下!”

    会议开了半个小时,彭副局长还要去迎接一个市委领导,就草草散会了。

    这时候也到了下班的时间,韩庚留在办公室里整理口供,其他人也都开始忙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等韩庚弄完了口供,抬头看看挂墙上的挂钟,已经是晚上七点半了,就去了刑侦技术科,刚好张沐然正在对他带回来的录像做技术处理。

    两人就坐在电脑前,调出了案发时的那一段监控。

    拍摄的监控点在正门,十点以后就没有什么人进出了,连保安坐在椅子上打起了瞌睡,看着他哈欠连天的样子,韩庚都跟着犯困。

    可是从十点到凌晨两点,居然都没有发现死者,张沐然只能继续往后面快进。

    直到4点40的时候,一个女人的身影出现在了影像中,从身形和衣物上来看,已经可以确定就是被害人张桂琴。

    这就出现了一个疑点,比杨丽推断的死亡推迟了将近五个小时呢。

    画面中死者走的很慢,而且走路的姿势很僵硬,右手一拄一拄的,就像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婆,拄着拐棍蹒跚的样子。

    而且,死者脚上还穿着那双高跟鞋,整个人左摇右摆的。

    韩庚心里纳闷,怎么看这张桂琴这么别扭,她是被脚上的那双鞋驱使着前行?

    短短二十米的距离,她居然/>

    “她是不是喝了酒啊?”

    张沐然看了看韩庚,表示出疑惑:“正常人是不会这样走路的,你看她的脸都是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