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17. 第十七章引子招子

    哥哥嫂子没有孩子,可是,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所以,在灵凤小时候的记忆里,他们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

    哥哥是独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那万恶的旧社会了,但是,子嗣的问题,在农村在城市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个最重大的问题。

    嫂子从进门起,一直都在喝那难闻的中药,前世后世都是一样,也不知道从何处弄来的那么多的中药。

    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打听出:“陈大妈,离我们这五十多里的岭前村,有一个老中医,看这个病神得很,某某家媳妇,结婚八年了,没孩子,吃了十五副中药,三个疗程就好了!这才半年,现在已经怀上了!”

    于是,不管多远,哥哥嫂嫂都会去的。然后抱了一大堆中药回来。每月总有十几天在熬药,然后嫂子皱着眉头喝药。

    十几副药喝下去,半点作用也没有。

    又过了不久,又有热心人打听到,离着这里一百三十多里的吴家庙村,有一个巫医,灵得很,只要喝下她的佛水,就会有孩子的。

    于是,哥哥嫂嫂不远百里,搭车换车,到了那里,花了老多的钱,喝了水,还如获至宝地装了一大袋树叶子,枕在头下。

    仍然,不见半分音讯。

    前年,又有人出主意:“听有人说,引一个孩子来,叫‘引子招子’,传轩家,抱了一个娃,那还真是个引子,不是后来连引来了三个吗?”

    嫂子是想过继自己的侄女的,嫂子娘家哥哥,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二女儿也才三岁多,越小的孩子和亲娘家感情越浅,养父母越容易培养感情。

    灵凤那会儿也听说了。

    后来,母亲大手一挥:“那可搞不成,她们俩都姓秦,到时候虐待我儿子怎么办?我儿子那么老实,我死了,他饭都吃不上了,怎么办?就抱大姑娘家的老三。”

    大概母亲心里担心引子的作用吧。

    大姐家共三个孩子,老大老二是儿子,老三是闺女。老二已经大了,很懂事了。抱养孩子,是不能抱太大的孩子的。

    只有老三小点,才一岁。可是问题也来了,人家就这个闺女,抱走了,人家也没有闺女了。

    大姐对于母亲的安排哪敢说个“不”字,不仅如此,还得积极促成。

    要不然,会挨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心里还得思量一下,以后,你还想回不回娘家,你以后和丈夫婆婆发生了矛盾,谁来为你出头!

    当时,政府正在实行计划生育,如火如荼地实施强制节育手术。

    凡是家里有了三个孩子的必须进行结扎手术。

    大姐的婆婆是个非常传统的老人家,自己唯一的孙女,怎么会让别人抱走呢。孩子一岁的时候,正是好玩的时候。

    母亲的意思,必须让大姐的婆婆同意。

    抱走这个孩子,儿子和媳妇都不用结扎了。

    不让抱走的话,你儿子去结扎。

    你儿子是工作人员,不需要下地干活,结扎没有什么危害,我姑娘还要下地干活,结扎会伤元气的。

    那时的人都认为结扎是会危害身体的,伤元气的。

    就算不做农活,谁也不想孩子去结扎啊。

    大姐的婆婆心疼自己的儿子,无可奈何的同意了。

    事后,一直都唉声叹气地对大姐说:“你那个妈哟,太聪明过火了!太精明过火了!哎哟,搞不赢啊!”

    然后边走边摇头,还拖长声音叹息:“搞不赢——哟!”

    大姐心说:“是啊!你只能搞得赢我!我妈你可搞不赢!在我面前,你怎么耍赖都行得通!在我妈面前,你们都要现原形!”

    在灵凤八岁的时候,嫂子就来到这个家。

    这个家里,母亲是个火爆脾气,父亲是个闷葫芦,二姐大自己五岁,可是一个姐姐样都没有,老是和自己争东争西,寸步不让。

    一天到晚,都和自己揪头打铁(打架吵嘴的意思)。

    嫂子来到这个家,脾气温和,处处谦让,任劳任怨。

    有时候还和灵凤一起帮她做作业。

    灵凤喜欢跟在她后面,学她的一举一动。

    嫂子做事,灵凤凑在旁边,看看有什么能帮到她。

    嫂子拆白手套,需要一个人拆,一个人缠成团,用这个白棉线为家人打毛衣,打背心。(当地人称“织毛衣” 为“打毛衣”),灵凤就自告奋勇的说:“我来帮你!”

    哥哥当兵的时候,有一件旧毛衣,过了这么久,有的地方破损了,嫂子在夏天需要把它拆掉重新织一遍。

    穿了这几年,拆掉的时候,是会有很多灰的。

    这个毛线,必须先洗一遍,晾干,才能重新织成毛衣。

    因此,要将毛线均匀的拉成一圈一圈的,每二两线,做成一绞,中间用一根白色的线系好。以免绞在一起。洗干晾净,然后织成新的毛衣。

    缠毛线的时候,灵凤会说:“我来帮你举手!”然后,举起手,将毛线头捏在手里,将毛线缠在左右手臂上,左右循环转动,小孩子,哪有韧劲,一会儿就举疼了,嫂子问:“举得酸了吧,放下来歇一会!不要太快了!匀匀的转动就行!”灵凤羞涩的笑笑,放下了手臂在腿上,歇一会,继续再转。

    那时没有别的布匹,只有棉布。

    棉布很不结实,再加上农村人干重活,衣服很太容易弄脏,棉布又很重,洗衣服要用棒槌到堰塘的石板上使劲捣捶,因此,这衣服每年穿不到一季,就会破了,损了。

    每到换季的时候,自家里每人要缝制一套衣服。

    村里也有很多人来请嫂子帮忙缝制衣服。

    夏天,嫂子踩着缝纫机缝衣服的时候,灵凤看见汗水从她的额上冒了出来,也顾不得擦一擦,灵凤在旁边,忙放下手里的作业,颠颠地说:“我来给你打扇子!”

    小手一直为嫂子打着扇子,自己热的直流汗,也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