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和玻璃一样,胡亥今日推出的“纸”,也是联合众商人的一种载体。
什么时候才能团结起唯利是图的商人呢?
只有在他们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在领头人能给予他们巨大回报的时候。
这就好像是动物所自带的“本能”般,商人的逐利倾向也是这职业所自带的“本能”!
而胡亥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认识到,跟着自己能获得巨大的收益。无论是纸张也好,还是玻璃、茶叶。对于这个世界,他们都被统称为:“暴利”!而像这样的“暴利”产物,他是随手就是,信手拈来!
胡亥这边刚转手卖完玻璃厂的股权,商人那边就已经有了准备进一批纸张的打算。
但是纸张和玻璃不一样,胡亥并没有选择售卖成品。
“我这不卖成品,只卖技术。”胡亥露出一双小虎牙,嘿嘿一笑。
对,胡亥打算把那几个工匠,给“卖”出去。
这便是胡亥的下一步棋,给这些将来办工厂、积累资本的商人,埋下一颗“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的种子。
胡亥大可直接办厂,然后像处置玻璃厂一样,将股份打包分成,售卖出去。
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只能“养”得了胡亥,却无法成就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大秦!
胡亥将纸张的技术交予工厂,就等同于将纸张革新的权力,交到了他们的手中。资本是逐利的,提高效率就要提高生产力、生产效率。
就要他们推动着纸张生产,向“更低廉”、“更高速”、“更高质量”的趋势发展!
…………
正如他所料,等那五位工匠进来时,那些商人看工匠的眼神,就如同看自己的初恋情人一般热切。
搞得几位工匠大叔都不好意思了。
更让胡亥想不到的是,这些商人竟然学起了自己,搞起来了集资办厂!
看来学得很快嘛!
胡亥满意的点了点头。
最后的结果是,五位工匠中,两位被家乡咸阳本土的商人获得,又有两位被三川郡、南阳郡势力给抢走。最后一个被胡亥收回府中,命他培养徒弟,继续研究、革新“造纸”技术。
毕竟胡亥也要为皇家科学院留个纸业方面的专家吧。
到此为止,一场双方满意的“招商引资”大会,就这样在胡亥的治工府结束了,
商人们因为得到了“货物”、“技术”而十分开心,胡亥也因为暴涨的“功德点”和资金而洋洋得意。
当然,好消息不仅是这些。
哪怕闭关造“纸”的那段时间,胡亥也没有放弃搜寻关于钢厂事故、**的线索。他派黄寄私下调查着这件事。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也没有完全不漏马脚的行动。还真让胡亥逮着了一些蛛丝马迹。
出事前的前一天晚上,有人见到了从钢厂翻出来的几个黑衣人,说话带点江东口音的。
因为是那人是厂子旁边的住户,江东人,所以口音听着熟悉。
“江东人……楚国的?”胡亥看向一旁跪坐着黄寄,说出自己的推测。
“应该是的,现在操着江东口音的,大都是之前楚国的子民。”黄寄想了想,说道:“并且楚人的确有动机去做这些事情……”
“你是想说楚人与秦人之间的亡国家恨?”胡亥捧着杯香茗,摇了摇头:“上层统治者的事情,管老百姓什么事儿?”
“对楚国人来说,无非是换一个统治者罢了。坏也坏不到哪儿去,好也好不到那儿而去。”
“那就真的是天神降怒?劈断高炉?”黄寄皱着眉头:“这些谣言在城内流传很广的。”
“说是神明因为高炉的建立,降下怒火,白日响雷。吓得好多工人都不敢去了。高炉的修复工作也进展缓慢。”
“那你相信这是真的吗?什么神明释放怒火……”
黄寄摇了摇头:“我当然不信,如果上天真的会降下怒火,那就不会有乱世征战了。毕竟战争可比劈一根柱子,造成的死伤可就大了去了。”
我还担心你信呢!
你要信了这事儿就没法儿办了!
胡亥没有说话,站起身来走向门口,看着院内的景色发呆。
那一声惊雷,在迷信的秦朝人看来,可能是天灾,可能是神灵发怒……
但对于胡亥这个见识过“爆破”、“**”的现代人看来,那绝对是有人搞鬼!
定得死死的那种!
胡亥回过头,拿起案前的杯子,轻轻饮了一口热茶。
“那公子,是不是线索又断了?”黄寄取来一见长衣,为自家公子披上。
虽说冬日已过,但早春还是颇有些寒冷的。胡亥身子骨弱,所以黄寄随时给他备着厚衣服。
“说是断了,但也不一定。”胡亥拿着杯子,仿佛出神般:“如果是楚国人无疑,那基本可以排除一些民众自发组织的情况。”
“而且能调动‘那种’东西造势搞破坏的,绝非寻常人可得……”
说到这里,黄寄逐渐好奇起来:“‘那个’东西,究竟是什么?”
“就是那个能造成剧烈响动的?”胡亥看了看黄寄充满“求知欲”的小眼神,忍不住叹气道:“我知道我知道,你又好奇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