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早朝仍是老套的规矩,群臣声若洪钟的山呼万岁,项景武平淡如水的唤众卿平身。然后才正式开始商议国事。

    刘凡将身子悄悄往后挪了挪,挪到一个项景武看不见的视线死角,斜倚着大柱子,开始打盹儿。宿醉未消,头还是很痛,而且睡眠严重不足,跟前世上网熬了个通宵似的难受。

    刘凡渐渐陷入了半梦半醒,朝堂上的气氛却开始热烈起来。

    兵部尚书柳乔德当先出班奏道:“启禀皇上,奉圣谕戍守玉门关一带的楚毅将军已于昨夜回京述职,楚毅将军戍守边疆,曾率部深入突厥,破突厥部落大小数十个,为迫使突厥大军撤兵立下汗马功劳,我楚朝万千百姓幸免于战乱,楚将军及全体将士于国有大功,老臣以为,陛下应予以封赏。”

    项景武淡笑道:“柳爱卿说得不错,楚毅和他率领的驤骑营果然不负朕的期望,震慑蛮夷,扬我大楚国威,朕确实该封赏。”

    沉吟了片刻,项景武道:“朕欲授其为骁骑军大将军,封毅勇伯,食邑五百户,统领骁骑全军。原骁骑军大将军范恩,调入兵部任右侍郎,所有出征的将士,均破格封赏,众卿以为如何?”

    群臣一听面面相觑,陛下这道封赏有点不对呀,虽说楚毅确实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没道理升迁得如此之快呀。此人才二十几岁年纪,戍守边疆,顺带着突袭了下突厥内部,竟然就做了统兵过万的大将军,前面已经有了个刘凡刘大人,这会儿又多了个楚毅,陛下到底是怎么了?莫非最近皇上偏好提拔少年臣子了?

    这么多大臣中,最想不通的就是原骁骑军大将军范恩了。一没犯错二没贪饷,无缘无故将他的兵权给卸了,换了谁心里都会不舒服。可再不舒服也不能反对,毕竟兵权这种事情是相当敏感滴,一个大将军抓着兵权不肯放手,是何居心?!

    群臣心里还在一字一句的琢磨着项景武的话呢,刘逸出班奏道:“陛下,老臣觉得,是否封赏太重了?楚将军立下功劳是不假,可他毕竟还年轻,怎能揽上万兵马之大权?再说,只是率军去突厥破几个无兵守卫的部落,这个……也不能算是太大的功劳吧?换了别的将领也能做到,老臣以为,封爵尚可,授大将军之职则大可不必,还有那些出征的将士们,按照平常军功封赏便可以,破格封赏似乎有点小题大做了,还请陛下三思斟酌。”

    项景武闻言点了点头,陷入了思考,兵权这东西可不比爵位之类的赏赐,对一个皇帝来说,它既是一支锋利的长矛,又是一根扎在心头的尖刺,所以,执掌兵权这种话题一直以来都是朝堂上比较忌讳谈及的。刘逸的一番话,也是隐隐提醒项景武,最好不要将兵权交到这么年轻的将领手里,比资历,比忠心,楚毅都远远不如执掌骁骑军十数年的范恩。

    群臣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这种敏感的话题,数遍文武百官,怕是只有右丞相老大人才有资格跟陛下说起了吧。

    当然,除了那些初出茅庐的愣头青。

    愣头青正好有一个。此人正是刘大少爷。

    话说刘大少爷正睡得惬意呢,耳边却依稀听到“突厥”“楚毅”什么的话,刘凡立马便醒过来了。不为别的,楚毅正是他这世的亲表哥,他应该关心一下。无论前世今生,对家人、朋友,刘凡向来都是挖心掏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