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殿试又被称为廷试,御试,由君王主持,考检题目也由君王亲自选定。

    考过了会试的,便成了贡士,也就意味着拥有了参加殿试面君的资格。

    四月初一,风清日丽,晴空万里无云,殿试在这一日举行。

    这日,青逾明与简亦浚随着百官与其他新鲜出炉的贡士们一同入宫。

    站在乌压压的人群中,贡士们都不禁心潮澎湃,考完这一场,他们将正式出入朝堂。

    众人屏息以待,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圣上驾到!”

    这时,一声宦官尖细阴柔的嗓音响起,百官与新科贡士向帝王行三跪九叩大礼。

    须臾,只见宫女太监侍卫鱼贯而来,影影绰绰之间,可见一抹明黄阔步行过,不少新科贡士禁不住手心发汗。

    元帝已年过不惑,他背脊停直,威武不屈,双目深邃,不怒自威。虽面色略显发白,但这丝毫不减损他的帝王之气。

    元帝不急不缓地走入殿内高位落座,在一片山呼万岁中,轻轻抬手。

    “免礼谢恩!”

    宦官高唱。

    众人谢恩,起。

    元帝打眼扫了下殿外的新鲜面孔,略显满意地点点头,给了个开始的信号。

    礼部官员颁发策题,贡士们入殿,殿试正式开始。

    偌大的大殿,除了翻动卷子发出的声音,一片静寂。

    元帝在龙座上坐着,偶尔心血来潮时,也下到各考桌之前转两圈,瞧见喜欢的便多看两眼,瞧见不喜欢的打眼就过。

    简亦浚注意到元帝在自己身后停驻了不少时间,他不敢抬头,不敢停笔,只能尽力忽略那抹明晃晃的帝王色,全心答题。

    见状,在场官员们忍不住对视了好几眼,心思各异。

    有不少贡士则对“备受关注”的简亦浚投以各类目光,嫉妒、羡慕、感慨……

    看来他们这一届真的有可能诞生一位连中六元的不世之才,跟这样出众的人物同榜出身,也不知是他们的幸还是不幸。

    相比其他的复杂心思,青逾明一门心思都在破题解答之上,根本没工夫关心其他的事情。

    等到日暮西山,众贡士分别完成答卷,殿试宣告结束。至于元帝,一早就消失不见了。

    殿试之后,接下来就是等传胪大典。

    而对于那些被点到充读卷官的官员来说,还有不少工作要做。

    他们需要在这参考的一百六十份卷子里做出评断,画圈最佳,画叉最差,所有读卷官的审评一轮时候,得圈最多的十份亲自交呈元帝,钦定御批,定下最终的名次。

    御殿

    元帝仔细翻阅完最优的十份卷子,将简亦浚的那份单拎出来,端详着写在前头的其父祖名姓好一阵子。

    半晌,大殿上才传来他的声音,“想不到这个简亦浚居然是简云亭的儿子。”

    简云亭这个名字,他当然不可能忘记。

    六年前那场护堤银贪墨案是他登基以来经手牵涉银钱最大,闻罪官员最多的一次,叫元帝印象深刻。

    原本他看这人刚正守直,又是个能干实事的,还特意破格拔擢他做祁州通判。只是没想到,这个简云亭到底是让他失望了!

    想起之前暗部报呈上来的那些事情,元帝眼里闪过一丝阴晦。

    下跪的众位读卷官不解元帝说这话的意思,只能干干应了声。

    元帝身子向后靠在龙座上,意味不明地道:“倒是虎父无犬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简亦浚,年纪轻轻,便有经国韬略,确是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