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南晋国,汴州城,南晋皇宫,承政殿。

    南晋皇帝安括正襟危坐于龙椅之上,炯炯有神的双目燃着两团怒火,恨不得将立于朝堂之上的众朝臣全部烧死。

    “啪——!”

    一声刺耳的巨响惊醒了装聋作哑的众朝臣。文武大臣低头看着被摔在地上的奏折,一个个脸皮发紧、默不作声。

    安括瞪着下面一群只会讲大道理的废物们,阴沉的眸色、绷紧的面皮、愤愤地咬牙切齿。

    “怎么都不说话了?刚刚你们不是挺能说会道,有理有证的吗?”

    “骂别人无能时你们全都站出来,现在轮到上战场迎敌的时候你们怎么不抢着站出来了,啊?”

    安括大掌拍得龙案巨响,吓得众朝臣战战兢兢、闭紧嘴巴不敢出声。

    “皇上息怒。不是臣等无能,而是那司徒天逍故意佯装失踪,跑到狼山去啦。我们……我们也没办法啊。”一个武将满面愁容,苦于无奈。

    安括冷蔑地瞥那武将一眼,隐怒道:“我堂堂南晋国除了司徒氏,再勇猛迎敌的大将吗?”

    “皇上,并非我朝中无大将之才,而是……那北契国的大王子乃是悍匪,且立功心切,完全不顾及贝州城中百姓的安危,一次次偷袭入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为呀。”说到此处,兵部侍郎李典提袖拭泪,继续呜咽道:“老臣的儿子被无故囚禁,错过了出城迎敌的好时机。唉!请皇上明察!请皇上开恩!”

    说着跪在地上磕头,竟自顾自的嚎啕大哭起来。

    “行了行了。哭什么哭,看得朕心烦。滚下去!”安括冷白一眼,目光移向一直默不作声的信阳侯和武攸侯。

    信阳侯被身后的同党悄悄撞一下。他抬头便对上冷戾的视线,心中不免忐忑。

    安括阴恻恻地笑出声,问:“信阳侯的孙儿们果真是栋梁之才。朕的国家是不是也该由着他们作主,想给谁便给谁?”

    信阳侯呼吸一滞,连忙走到大殿中央,匍匐跪地,大喊:“冤枉啊。老臣的孙儿们是冤枉的。他们从未囚禁李侍郎的公子,更没有将南晋的城池拱手让与北契奸贼。皇上明察,老臣的孙儿们是冤枉的呀。皇上明察!”

    又一个喊冤大哭的。而且比前一个哭得还让人心烦气躁。

    安括挖挖耳朵,骂道:“闭嘴!你们的儿子和孙子连迎战都不敢,你们还敢和朕喊冤?”

    “皇上明察。老臣的孙儿们领兵十万迎敌,二孙儿刘士彦更是为保护李侍朗的儿子而身受重伤,此刻仍昏迷不醒,躺在家中已是废人。呜呜……皇上,请给老臣作主啊!”

    “哼,信阳侯,你那孙子到底是为救谁而受伤的,你不会不知道吧。少往我儿子的身上泼脏水。你孙子受伤与我儿子无关。”李典气咻咻地瞪着信阳侯。如果不是刘氏兄弟囚禁他儿子,故意引北契兵闯入私宅将他儿子的双腿打断。此时他儿子自暴自弃的关在房中不见人,连他都不肯见呢。

    “我孙儿为救你儿子,被北契兵打成重伤,你还有脸在这里说与你儿子无关?”信阳侯怒气冲冠,恨不得撕了李氏父子。

    李典看向高高在上的皇帝,跪在地上大哭,“请皇上明察,为臣的儿子讨回公道。皇上啊!”

    “够了!”安括怒吼,赤红的龙目瞪向吵闹不休的二人,指着他们大骂:“你们当初举荐自家的孩子时,是如何对朕承诺的。两月前得知北契国大王子攻城,你们又是如何用脑袋担保的?”

    信阳侯和李典面色如土灰,恨不得咬断自己的舌头。两月前得到北契大王子博古响攻袭贝州城时,他们乐得三天没睡觉。谋划着该如何派兵支援自家的孩子镇守贝州城。若能俘虏博古响,立下赫赫战功,那贝州城守将一职便是他们的掌中之物,哪里还有司徒天逍什么事儿。到时候再请皇上定司徒天逍一个玩忽职守、临阵叛逃的罪名,纵然司徒善阻止也改变不了什么。

    哈哈,多么完美的计划。如今却……

    信阳侯愤恨地仇视着兵部侍郎李典,而李典也好不到哪里,恨恨地回瞪着信阳侯。

    安括头疼地揉按太阳穴。现在贝州城和瓦朗关全部落入北契人手里,司徒天逍行踪不明。虽然有消息称他在狼山,但是又有谁看见的?而司徒善和杭氏以去狼山寻找孙儿为由离开汴州城已三月余,连长孙司徒宕都跑回中山躲起来。(注:中山,南晋国的一个重要城市,与贝州城一样重要)

    “皇上!”陈公公来到龙椅旁,声音不大不小,“禀皇上,司徒老将军和老夫人归家了。随行的还有司徒二公子和一位蒙面的姑娘。还有……”

    安括眼睛发亮,难道那蒙面的姑娘是扶柔公主?难道扶柔公主的龙纹毒解了?

    “还有谁?他们在哪里?扶柔公主在哪里?快宣她入宫来见朕。”安括急迫地想要见到扶柔公主。午夜梦回,他几次梦见她清秀美丽的娇俏模样,她向他撒娇、或噘起小嘴生气,每一个表情都让他喜欢的紧。

    “还有石梅山庄的石梅庄主。”陈公公小声地附在皇上耳边低语。

    石梅庄主回来了,那蒙面的姑娘一定是扶柔公主。当初就是石梅庄主亲自送扶柔公主去狼山的。

    狼山?